第112章 余波与新征程二(1 / 3)

加入书签

碳纤维研的新目标像一针高效的兴奋剂,让“旭遇”

团队的每个人充满了干劲。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这群热情的年轻人一系列下马威。

要任务就是完成对刘总承诺的商业计划书。

这可不是展销会上那种简单的产品介绍,而是需要系统阐述公司愿景、市场分析、技术路线、团队构成、财务预测、风险控制等一系列复杂内容的专业文件。

对于一群大一学生来说,这简直如同天书。

工作室里,气氛从展销会后的亢奋转变为一种焦头烂额的忙碌。

桌上堆满了从图书馆借来的《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中小企业管理》之类的书籍,以及大量打印出来的资料。

毛蛋对着财务预测部分愁眉苦脸:“这现金流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都是啥跟啥啊?咱就卖了几顶帐篷,咋就要算得这么复杂?我感觉我小学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

王小虎自告奋勇负责“市场分析”

,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充满了“虎式”

风格:“…我们的市场巨大!

全国有上亿钓鱼佬!

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人买我们的帐篷,那也能卖一百万顶!

(毛蛋插嘴:虎子,全国有没一亿钓鱼佬还两说呢!

)…竞争对手‘渔火’就是纸老虎!

他们的纳米膜是骗人的!

(孙宇冷静地:需要客观陈述,避免主观攻击性言论)…”

孙宇负责的技术部分则陷入了另一个极端,写得如同学术论文,充满了晦涩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数据模型,王小虎看了直呼头疼:“宇哥,你这写的啥?给外星人看的吗?”

张伟默默地将孙宇的文字尝试转换成更易懂的图表和流程图。

林莉负责的整体统稿和美化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她试图将王小虎的夸张、孙宇的艰深、毛蛋的混乱整合成一份专业、可信的计划书,常常写得头昏眼花。

陈遇作为总协调和主笔人,压力最大。

他不仅要撰写核心的“战略愿景”

和“执行摘要”

,还要不断协调各部门的进度,统一文风,解答大家的疑问。

他常常对着电脑屏幕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反复修改,试图将团队那个“做出世界一流碳纤维钓具”

的梦想,用投资人能理解和信服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们不能只说我们要做碳纤维,”

陈遇揉着胀的太阳穴对大家说,“我们要说清楚为什么是碳纤维,市场为什么需要它,我们凭什么能做出来,以及最终能带来多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这其中的差距,犹如鸿沟。

就在团队为了计划书绞尽脑汁时,新的“麻烦”

又来了。

林莉接到了刘总助理的一个电话,客气地询问计划书进度,并委婉地提到,刘总希望看到一份“国际化”

的计划书,最好能有英文摘要,因为这有助于吸引潜在的海外投资人或关注国际市场的合作伙伴。

“英文摘要?!”

听到这个消息,王小虎第一个跳起来,“杀了我吧!

我英语四级还没过呢!”

毛蛋也傻眼了:“这…这咋整?咱几个凑一起,能把二十六个字母认全就不错了!”

(虽然夸张,但确实反映了当时普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英语水平)

孙宇推了推眼镜:“我的英语阅读尚可,但学术写作与商业文书差异很大,恐怕难以胜任。”

张伟默默地点开了一个极其古老的、运行缓慢的翻译软件,输入了一句“我们是旭遇团队”

,结果输出了一堆乱码。

团队瞬间陷入了新的绝望。

“要不…咱去找个英语专业的同学帮忙?”

林莉提议,但随即又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