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用缠花的层次感突出重点既不丢传统又适合日常佩戴(1 / 4)

加入书签

元宵节过后,柳岸里的年味还没散尽,“轻折柳”

工作室就热闹了起来。

樊赟正把“民族非遗合作联盟”

的章程草稿铺在桌上,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修改痕迹——从联盟的宗旨“以手艺为桥,促民族相融”

,到成员的权利义务,再到合作项目的规划,每一条都经过三人反复讨论。

“阿依说藏族唐卡师傅洛桑下周会来锦川,想和咱们聊聊唐卡与缠花的合作。”

倾喃拿着手机走进来,屏幕里是阿依来的洛桑师傅的唐卡作品照片——画面里的菩萨衣袂上绣着细密的花纹,色彩浓烈又庄重。

樊赟凑过去看,指尖在屏幕上划过花纹:“唐卡的色彩饱和度高,缠花的立体感强,咱们可以把唐卡上的吉祥纹样,用缠花做成立体装饰,缝在汉服上,肯定特别惊艳。”

凰慕则忙着联系彝族刺绣匠人沙玛阿支。

电话里,沙玛阿支的声音带着爽朗的笑意:“早就听说你们和苗寨的合作,我手里正好有批老彝绣片,想和你们一起做汉服披风,让彝绣的太阳纹能被更多人看见。”

凰慕连忙记下细节:“咱们下个月先视频对接设计,等春天暖和了,您来柳岸里咱们当面聊。”

一周后,洛桑师傅如约而至。

他穿着藏蓝色的传统服饰,手里捧着个木盒,里面装着两幅小型唐卡和几支矿物颜料:“这是我用绿松石、珊瑚磨的颜料,颜色能保存很久,或许能用来给缠花染色,让唐卡的色彩留在缠花上。”

樊赟当即就找来了白色丝线,用矿物颜料试染——绿松石色的丝线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绕成缠花花瓣时,真的有唐卡的韵味。

“太神奇了!”

樊赟拿着染好的缠花,眼里满是惊喜,“咱们就用这种方法,做‘唐卡缠花汉服’。”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室成了民族非遗交流的小天地。

洛桑师傅每天教樊赟辨认矿物颜料,讲唐卡纹样里的寓意——太阳纹代表光明,莲花纹代表纯洁;樊赟则教洛桑师傅做缠花的基础绕线技法,两人一起琢磨怎么把唐卡的平面纹样,转化成立体的缠花造型。

倾喃忙着记录合作过程,把矿物颜料的调配方法、缠花的绕线步骤都拍成视频,打算放进“联盟资料库”

,供后续成员参考;凰慕则起草“民族非遗文化周”

的初步方案,计划设置唐卡体验区、彝绣展示区、苗银制作区,让游客一站式感受多民族非遗的魅力。

合作中也遇到了小挑战。

矿物颜料染色的丝线偏硬,绕缠花时容易断,樊赟试着在丝线里掺了些蚕丝,增加柔韧性;唐卡纹样复杂,简化成缠花造型时,洛桑师傅担心失去传统韵味,两人反复调整——最后决定保留纹样的核心元素,用缠花的层次感突出重点,既不丢传统,又适合日常佩戴。

“手艺的融合,就像熬酥油茶,要慢慢调,才能出好味道。”

洛桑师傅喝着倾喃泡的桂花茶,笑着说。

沙玛阿支也通过视频,来彝绣太阳纹的小样。

她建议把太阳纹绣在汉服披风的后背,周围用苗绣的蝴蝶纹点缀,再缝上樊赟做的唐卡缠花,形成“多民族纹样共生”

的设计。

“咱们彝家的太阳纹,代表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苗家的蝴蝶、藏族的莲花放在一起,就是各族儿女一起奔向好日子的意思。”

沙玛阿支的话,让三人心里都暖暖的。

月底,“民族非遗合作联盟”

正式成立。

柳岸里的居民都来祝贺,张叔送了亲手做的“联盟牌匾”

——用竹编做底,上面刻着联盟宗旨;李爷爷写了幅毛笔字“民族团结,手艺长青”

,挂在工作室的墙上;阿依和洛桑师傅一起剪了彩,沙玛阿支则通过视频,远程送上祝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