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浪潮》!《浪潮》!(4 / 4)
p>可质疑的声音很快被更汹涌的舆论盖过。
魔都文学界的老派学者里,有人本就对许成军“年纪轻轻名气大”心存芥蒂,此刻更是借着流言发声:“年轻人还是太狂!格拉斯是诺奖得主,就算观点有差异,也该虚心倾听,怎么能当众反驳这不是自视甚高是什么”
还有人在私下说:“他那点名气都是靠‘乡土题材’博眼球,真跟世界文学比,还差得远呢——现在连交流的诚意都没有,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11月20日清晨,《文汇报》评论版的铅字,给了这股流言最狠的一击。
某大学讲师的文章《文学交流岂能故步自封——从复旦讲座谈中国文学的“根”与“放”》占据了半个版面,标题用黑体字印得醒目,字里行间满是暗箭。
“近日复旦讲座之上,某青年学者面对诺奖得主格拉斯的善意建议,不仅不虚心接纳,反而以‘本土传统’为挡箭牌,将西方现代派技法斥为‘无根之木’,甚至质疑中外文学对话的必要性……此等故步自封之举,实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之阻碍!”
文中更是刻意曲解许成军的话,把“中国文学要带着根走出去”,歪曲成“拒绝一切西方影响,固守封建文学糟粕”。
把“尊重本土叙事传统”,说成“惧怕现代思想冲击,甘当井底之蛙”。
结尾处更是直指许成军:“若年轻学者皆如此傲慢,视交流为挑衅,视借鉴为耻辱,中国文学恐将永远困于‘本土化’的牢笼,难见世界之广阔!”
报纸刚送到复旦,就被学生抢着传阅。
林一民气得手都抖了:“是不是瞎还‘故步自封’,成军明明是在说‘守根不是守旧’,他怎么不写全”
周海波更是要冲去《文汇报》编辑部理论,被许成军死死拉住。
“成军,别憋着!”林一民拍着他的肩膀,眼里满是愤懑,“我们去找校领导说清楚,去找《文汇报》要说法!不能让他这么污蔑你!”
许成军却缓缓摇头:“不用急。”
“流言会散,铅字却会留下。”
着什么急啊!
别的不说,《文汇报》他是记在心里了。
好的很呐!
11月22日。
风波愈演愈烈。
许成军一直没有公开露面回复。
不少人觉得许成军这是高明地做法,避其锋芒。
也有人觉得这就是怕了。
许成军真的怕了么
11月23日。
《浪潮》创刊号首印3000册正式刊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