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入围全国优秀短篇 中篇小说初选名单(5 / 6)
>
饭局上,苏曼舒大大方方的介绍自己和认识许成军的室友们。
胡芝拍了拍周海波,暗暗竖起大拇指:“看看,这就是正室风范!”
一旁的苏曼舒耳朵尖,听到了这句话:“怎么,许成军还有侧室”
“瞎说的!瞎说的!”
——
时间来到10月27日,对于这80年代中国文学界又有最大影响力的事件来了。
首都。
秋阳把人民大会堂的琉璃瓦照得发亮。
当第四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会旗在会场升起时,电波正带着“思想解放、文艺春天”的讯号,往全国每一座高校、每一间编辑部传。
复旦校园里,广播喇叭下挤满了驻足的师生,食堂的黑板报前围得里三层外三层,连图书馆闭馆的铃声,都没能把讨论“文代会”的学生们驱散。
许成军是在中文系的阶梯教室听的实况转播。
木质座椅上坐满了人,有人把半导体收音机放在讲台中央,信号时强时弱,却没人抱怨。
电子管收音机预热的电流声渐消,《东方红》前奏短促响起又收束,播音员浑厚庄重的声音穿透杂音。
“各位听众,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为您现场转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式实况。时隔十九年,来自全国三十个民族、三千二百余名文艺工作者齐聚bj,这场继往开来的盛会,正拉开新时期文艺事业的序幕。”
随后背景传来会场此起彼伏的掌声,持续近半分钟后渐弱。
“现在播送设计师同志代表所致的祝词节选——‘哔哔前的十七年,我们的文艺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成绩是显著的!’”
“他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做解放思想、安定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四个促进派’。他指出:‘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播音员停顿数秒。
“这振聋发聩的论述,让在场的老艺术家热泪盈眶,更让亿万听众倍感振奋。”
当全国作协no.1矛盾先生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提到“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也要为社会主义服务”时,全场自发响起的掌声,差点盖过了广播里的讲话声。
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卷着落在窗台上,文字和“文艺春天”的浪潮撞个满怀。
校园里的热潮比想象中更汹涌。
当广播响起巴老采访的时候,再一次达到了高潮。
“听众朋友,现在我们在代表驻地见到了上海代表团的巴老。巴老说:‘能和分别十年的老友重逢,能看到文艺界重新团结,这比什么都珍贵。’
(远处传来京剧唱腔片段)那是贵州代表关鹔鹴在练功,这位五十多岁的京剧演员腿伤未愈,却坚持每天吊嗓:‘要把被耽误的时光追回来!’”
学生会连夜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文代会特刊贴满了每栋宿舍楼,“破除文艺黑线zz论”“恢复百齐放方针”的标题用红笔圈得醒目。
路过的学生凑着头读。
有人掏出笔记本抄重点。
有人争论“伤痕文学会不会迎来新空间”,连平时不爱凑热闹的历史系老教授,都戴着老镜在公告栏前站了半晌,嘴里念叨着“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许成军去收发室取信时,王师傅递给他一迭刚到的《文艺报》,笑着说:“成军同志,你看看,上面提你的《红绸》了!这文代会一开,你们这些年轻作家的好日子要来了!”
文代会召开的那几天,浪潮文学社组织的的文学沙龙比往常热闹了三倍。
仙舟馆的小教室里。
中文系的学生围着许成军,手里攥着他的作品复印件,追问“文代会后创作会不会更自由”。
外语系的学生拿着译好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