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新人奖和招新(4 / 4)
欣也忙的一头热汗:“我去弄海报,你们忙完了过来帮我看看。”
在计划里,要在复旦各院系公告栏、图书馆门口、食堂入口贴手写海报。
标题突出“时代感”:《写你眼中的1979!浪潮文学社招新:从试衣镜到谷仓,我们记录身边的浪潮》。
内容写明“无需文学基础,只要你有故事、敢思考”,附许成军署名。
效果确实是好,宣传画报还没贴好,周围就围了一群人,闹哄哄地问东问西。
有的甚至还拿上了自己写的作品,当场要给程永欣读。
他一边享受着被人围绕的感觉,另一边是真的大汗淋漓、身心俱疲!
“话说成军呢今天咋没见到人”
“谁知道,最近他最忙吧”
“成军!”胡芝扯着嗓门可哪喊,却半天不见许成军。
而此时的许成军在哪呢
中文系,章培横办公室。
章大师兄一脸无奈的看着许成军:“不是,我这成你联络室了是吧”
许成军笑着说:“哪能呢,师兄,谁让您是咱们文学社指导老师”
章培横撇撇嘴,好一个指导老师,创社理念、组织构架这些全然不需要他参与,但凡涉及联系学校和其他老师都是他出面。
好一个指导老师!
这一会,许成军在他这已经联系中文系、历史系、外语系的辅导员,分别委托这些老师在班会推荐。
尤其有着章培横在一边站着,这些老师格外的配合。
中文系辅导员干脆就是章培横的学生,吴芝菡。
那叫一个配合,一口一个许师弟,一口一个有什么事就找我。
弄得许成军到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你不该叫小师叔么
外语系的辅导员刘海云,还想让许成军可亲自去他们系里做10分钟分享,讲“为什么要在1979年办文学社”。
说完还补了一句,能用英语么
不是,1979年,你开始就玩双语教学是吧
够前卫啊!
一下午,终于是联系好了各系的老师。
许成军对其他系的学生是抱有一定期待的,复旦未来的一些学生刊物,比如《前哨》墙报就是77级新闻系学生创办的,《诗耕地》是79级经济系许得民创办的。
值得一提的是社刊《诗耕地》。
1981年创刊,至1993年共出版15期,是全国唯一跨越13年的校园诗歌刊物,收录许得民、孙小刚等数百首作品。
许得民确实很有能力。
《海星星》诗集1983年由许得民主编,收录30位复旦诗人的103首作品,首印3.8万册,加印至近8万册,成为中国第一部大学生抒情诗选。
许得民的《心灵的自白》朗诵诗在1980年赛诗会上引发共鸣,掌声持续三分钟,成为校园文化符号。
现在嘛,正在筹备的社刊《浪潮》肯定是包括诗歌题材的,《诗耕地》能否出现已经成了未知数。
但是,像经济系、新闻系、历史系这些人才,他是不想错过的。
而刚好,1979年的研一新生许成军是有这个影响力的。
天下英雄!
“成军,你的宋代文学论文写的咋样了”章培横看不了他太过嚣张。
许成军眼一斜,幸好老子早有准备!
“写了篇题跋的论文,师兄你给我掌掌眼。”
章培横:“题跋”
许成军写诗写小说是把好手,《试衣镜》《谷仓》在文坛闹得沸沸扬扬,古典文论转化也还不错。
可做宋代文学研究,终究是研一新生,又是跳级上来的,他没抱太大期待。
想来无非是循着《全宋词》《宋史》做些常规题跋考证,能把苏轼、黄庭坚的题跋编年理清楚,就算合格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