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中国高等教育在改开初期复苏的一个(1 / 5)

加入书签

第125章中国高等教育在改开初期复苏的一个缩影(6k)

争执声绕着煤油灯转,窗外的胡同里,偶尔有自行车铃响过,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

江禾盯着许成军的诗,手指在“光”字上划了划:“我不是反对他的诗,是怕他压不住场。编委要定稿子,要扛事儿,他才二十岁……”

“二十岁怎么了”

“谁没二十多岁的时候顾成比他大多少”

北岛打断他,“咱办《今天》的时候,不也才二十多年龄从来不是秤,诗才是。许成军的诗,能让插队的知青哭,能让复旦的学生抄,这就是本事。他来,咱《今天》能多些人看,多些人懂。这不是咱想干的事吗”

小平房里静了会儿,只有油墨味还在飘。

舒亭捡起地上的油印纸,迭得整整齐齐:“投票吧。我投赞成。”

北岛举手,眼里亮着光:“我也赞成。”

茫克盯着桌面,半天没动,最后狠狠吸了口烟:“算我弃权。但我丑话说在前头,他要是敢改咱的诗,我第一个不答应!”

江禾沉默着点头:“我也弃权。先让他来bj聊聊,看他到底懂不懂咱的路。”

北岛拿起笔,在信纸末尾添了行字:“盼君来京,共话诗与路。”

窗外的月光透进来,落在“路”字上,像给这争执不休的夜晚,镀了层温柔的光。

图书馆。

苏曼舒轻轻坐在许成军旁边,手里还拿着刚借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这是新中国首部完整引入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

1979年1月,高鸿业翻译的第十版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尽管译者序仍强调“批判xx阶级理论”,但这本书系统介绍了供需模型、凯恩斯主义等内容,迅速成为学生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窗口。

在这个年代,热度极高。

需要疯强。

苏曼舒见他对着书发呆,笑着凑过来:“又在琢磨你的小说”

“不是,”

许成军把信递过去,“北岛邀我当《今天》的编委。”

苏曼舒读完信,眼睛亮了:“这是好事啊!《今天》现在多火。”

又犹豫了一下:“但我有时候觉得这些人太过理想了。”

“他们内部有争议。”

许成军想起前世对《今天》的了解,知道茫克、江禾的性子,“有人觉得我资历浅,有人觉得我的诗不像朦胧诗。”

“不像才好。”

苏曼舒坐在他旁边,“你本来就不是只会写一种诗的人。再说,北岛请你,肯定是看中你的不一样——别总想着合别人的群,你自己就是一群。”

许成军诧异的看了眼苏曼舒:“我倒是没准备去,现在想着怎么拒绝比较礼貌。”

苏曼舒眼睛微眯:“你耍我呢!”

“这不是想听听你的高见嘛,毕竟苏同志看问题通透。”

许成军憋着笑,语气故意放软,带着点讨好。

苏曼舒轻哼一声,别过脸:“呵呵!我看你是闲的,就喜欢逗我玩!”

“哪能啊。”

许成军赶紧转移话题,语气里带着点期待,“等我把手里这堆事忙完,陪我去趟淮国旧呗淘点零件,拼两辆自行车,给晓梅也弄一辆,以后她也方便。”

苏曼舒转回头,嘴角偷偷勾了勾,却故意装出一副勉强的样子:“行啊,你许老师的事,我哪敢拒绝万一惹你不高兴了,回头你又找张曼舒、李曼舒陪你去,我可落不着好。”

许成军笑出声:“哪有什么张曼舒、李曼舒,也就你苏曼舒愿意陪我折腾这些。”

苏曼舒,含糊道:“谁愿意陪你折腾我就怕你到时候拼一半拼不明白,还得我帮忙。”

“那你可得多担待,到时候拼不好,还得靠苏师傅指点。”

俩人调侃两句,许成军就开始低下头琢磨怎么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