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生态修复(3 / 5)

加入书签

政府给俾格米族发放生活补贴,每人每月才 30 美元,根本不够购买粮食和清洁饮用水,很多俾格米族为了生存,只能被迫为非法砍伐者带路,加剧了雨林退化;喀麦隆政府开展森林火灾防控工作,修建了 150 公里的防火隔离带,可防火隔离带在暴雨中被冲毁,去年的森林火灾还是烧毁了大量雨林;中非共和国政府实施‘雨林保护计划’,可因内战影响,计划根本无法推进,境内的雨林砍伐情况反而更加严重;还有五国联合开展的‘刚果盆地热带雨林保护协议’,因资金不足和政治分歧进展缓慢,刚果(金)、加蓬主张优先打击非法砍伐,刚果(布)、喀麦隆主张优先恢复生物多样性,中非共和国因内战无法参与,协议实施九年来,仅投入了不到 600 亿美元,远低于预期的 4200 亿美元。”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麻烦的是,五国在雨林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刚果(金)想通过出口木材弥补内战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过度砍伐导致雨林恢复困难;刚果(布)想通过发展雨林旅游增加收入,可雨林退化导致游客数量下降 96%;加蓬想通过开采雨林下的石油和矿产资源改善经济,可开采活动破坏了雨林土壤结构和地下水资源;喀麦隆想通过扩大农业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可毁林开荒加剧了雨林退化;中非共和国因内战,根本无力开展雨林保护工作;去年在加蓬利伯维尔召开的刚果盆地热带雨林保护会议,五国代表吵了整整四十天,最后只通过了一份‘刚果盆地热带雨林保护备忘录’,没有任何强制性措施,连最基本的保护目标都没确定。不过还好,上周五国环境部门和俾格米族部落联名发来紧急求助函,用的是非洲卫星传输的加密文件,里面特别提到想借鉴南美洲潘帕斯草原‘现代技术 + 传统智慧’的模式 —— 俾格米族世代生活在刚果盆地雨林,掌握着‘雨林养护’‘物种识别’‘防火减灾’的传统方法,比如刚果(金)俾格米族的‘选择性采集’传统,只采集成熟的野果和菌类,保留幼苗和未成熟的果实,让雨林得以自然恢复;加蓬俾格米族的‘物种共生’经验,通过种植特定植物吸引有益昆虫,控制病虫害数量;喀麦隆俾格米族的‘雨林水源保护’技术,在溪流源头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并防止水土流失,这些传统智慧对雨林修复至关重要。”

陈守义听完,立刻走到办公桌前,拿起加密电话拨通了赵叔的号码。听筒里传来热带植物培育系统的 “哗哗” 声,夹杂着雨林修复设备测试的 “嗡嗡” 声,显然赵叔正在实验室测试适应高温高湿雨林环境的生态修复设备。“赵叔,有个紧急任务 —— 立刻组建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生态修复团队。” 陈守义的声音格外坚定,没有丝毫犹豫,“技术方面,把中国云南的热带雨林修复技术、刚果(金)的木材可持续利用技术和加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结合起来改造,重点加两个核心模块:一个是‘高温高湿雨林环境适配模块’,刚果盆地全年高温高湿,年均气温达 25c-28c,湿度超过 95%,雨季降水量达 2500 毫米以上,还有大量的病虫害和有毒植物,设备必须能在高温高湿、病虫害多发、有毒环境下稳定运行,外壳要用耐腐、防蛀、防有毒物质侵蚀的钛合金复合材料,内部加装防潮散热系统和病虫害监测装置,确保核心部件在 32c以下、湿度 98% 以下能正常工作;另一个是‘俾格米族传统智慧适配单元’,要把俾格米族的传统经验转化为技术参数,比如刚果(金)的‘选择性采集’算法(根据植物成熟度确定采集比例)、加蓬的‘物种共生’模型(计算植物种植密度和昆虫吸引比例)、喀麦隆的‘雨林水源保护’系统(设计水生植物种植区域和水质净化参数),这些都要融入设备的智能控制系统里。”

他停顿了一下,又详细叮嘱:“还有,刚果盆地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极其复杂,修复工作不能对现有生态造成二次破坏。设备方面,要研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