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江湾初秋的青少年钓鱼夏令营与文化深耕(2 / 5)

加入书签

张纸条:“解暑绿豆粥,学习有劲头”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粉笔,迎上来接过学员手册,“就等你们的教学计划了,昨天家长送孩子来报到时,都在问今天学什么,一会儿咱们按组教学,老钓友每人带一组,保证每个学员都能学会!”

李师傅也笑着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装着金黄色饵料的罐子:“小满,试试这个‘花生酱玉米饵料’,我用熟玉米加花生酱和少量酒米拌的,初秋鲤鱼爱吃甜香,这个饵料能留鱼两小时以上。

一会儿‘小钓手组’学逗钓,我带‘小鱼苗组’学握竿,咱们分工合作。”

小满赶紧点头,从双肩包里拿出“初秋钓技实验包”

,分给负责带组的老钓友:“张爷爷,这是您带‘小钓手组’的实验包,里面有三种重量的铅坠,让学员们试试不同铅坠下浮漂的反应;李爷爷,这是您带‘小鱼苗组’的握竿练习竿,重量轻,适合小朋友;王奶奶,您负责生态观察区,要是学员们有不认识的植物,您多给讲讲。”

众人接过实验包和教具,纷纷称赞小满细心。

王奶奶笑着说:“小满这孩子,不仅会教钓技,还懂怎么让孩子喜欢上自然,真是咱们江湾的‘小教育家’。”

上午七点半,参加夏令营的二十名学员陆续赶来,穿着统一的浅蓝色夏令营t恤,像一群活泼的小鸟,围着教具和实验区叽叽喳喳。

小满和小林负责签到,给每位学员了学员手册和实验包;陈守义和老张则带着学员们熟悉场地,介绍各个区域的功能——钓技教学区学技巧,饵料实验区做实验,生态观察区看自然;李师傅和王师傅则在旁边维持秩序,教学员们基本的安全规则:“不能在水边追逐打闹,不能用钓竿挥舞,观察生态时不能采摘水草……”

上午八点整,夏令营正式开营。

老张拿着话筒,站在教学台上:“欢迎大家来到江湾青少年钓鱼夏令营!

接下来五天,咱们不仅要学钓鱼技巧,还要观察江湾的生态,记录钓鱼故事,最后咱们还要一起为《江湾钓鱼年鉴》收集素材,让更多人了解江湾的美!”

学员们纷纷鼓掌,眼里满是期待。

接下来是分组教学环节,“小鱼苗组”

在李师傅的带领下,先从握竿姿势学起——李师傅拿着练习竿,演示“双手握竿法”

:“右手握住竿柄,左手托在竿身中间,手臂自然弯曲,这样抛竿时才有力气,也不容易累。”

小朋友们跟着模仿,有的孩子握竿姿势不对,李师傅就蹲下来,手把手帮他们调整:“小明,左手再往上一点,对,这样托着更稳;小红,右手别太用力,放松一点,不然一会儿会手酸。”

“小鱼苗组”

学握竿的同时,“小钓手组”

在老张的带领下,开始学习“初秋鱼情分析”

老张拿着小黑板上的折线图,耐心讲解:“初秋早上五点到七点、傍晚六点到八点,水温最适合鱼类活动,这时候钓鱼最容易有收获;鲫鱼喜欢在浅滩的芦苇根附近觅食,鲤鱼则喜欢在深一点的淤泥区,所以咱们钓鲫鱼选浅滩,钓鲤鱼选深水区……”

小满则穿梭在两组之间,时不时补充教学——看到“小鱼苗组”

对浮漂感兴趣,就拿出不同颜色的浮漂,教他们分辨浮漂的目数;看到“小钓手组”

对饵料好奇,就打开饵料罐,让他们闻不同饵料的香味,分辨甜香、腥香的区别。

陈守义站在旁边看着,心里满是欣慰。

这孩子总能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传递知识,把枯燥的钓技变成有趣的探索,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爱上江湾的自然与钓鱼文化。

上午十点,“小鱼苗组”

开始练习调漂。

李师傅给每个孩子了一套简易钓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