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江湾暮春的年鉴定稿与钓技传新(3 / 4)
和陈守义一组,带了三个新钓友——社区的王阿姨、小学的张老师、年轻小伙小吴。
“王阿姨,您先试试调漂,”
小满递给王阿姨一根鱼竿,“按照讲义上的步骤,先找底,再把浮漂往上调十厘米,这样双钩就能离底了。”
王阿姨有些紧张,手抖着调整浮漂,小满在旁边耐心指导:“别慌,慢慢调,浮漂露出三目就对了,您看,这样下钩刚好离底。”
在小满的指导下,王阿姨慢慢掌握了调漂技巧,还成功钓上了一条二两多的鲫鱼。
“钓上来了!
我钓上鲫鱼了!”
王阿姨高兴得像个孩子,举着鱼竿向大家展示,引得周围的钓友阵阵掌声。
张老师和小吴也在陈守义的指导下,陆续钓上了鲫鱼。
张老师还拿出笔记本,把调漂步骤、饵料配比都记了下来:“回去我要带学生来,让他们也学学钓鱼,感受江湾的自然之美。”
中午一点,大家在浅滩旁的凉亭里吃午饭。
王奶奶带来的绿豆汤很受欢迎,王师傅做的槐花饼也被抢空,钓友们一边吃着简单的午饭,一边聊着钓鱼的趣事,偶尔有新钓友请教技巧,老钓友们都毫无保留地分享,气氛格外温馨。
下午两点,分组实践继续。
小满在巡查时现一个问题:有几个新钓友钓上的杂鱼比鲫鱼多。
他赶紧召集大家,分享应对方法:“杂鱼多是因为饵料太香,咱们在槐花酒米里加一点炒香的麸皮,麸皮能分散杂鱼注意力,鲫鱼也爱吃。”
大家纷纷效仿,在饵料里加了麸皮,果然,杂鱼少了很多,钓上的鲫鱼渐渐多了起来。
小吴兴奋地说:“小满老师,您这方法太管用了!
刚才还钓不上来,现在已经钓了三条了!”
小满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是跟渔具店王老板学的,咱们互相学习,才能进步更快。”
下午四点,实践环节结束。
新钓友们都有收获,最少的也钓上了两条鲫鱼,最多的小吴钓上了五条,还钓上了一条半斤多的大鲫。
大家围在一起,分享今天的收获,新钓友们纷纷表示,不仅学会了暮春钓鲫技巧,还感受到了江湾钓友的温暖,以后要常来。
老张看着眼前的场景,笑着说:“以后咱们每个月都办一次钓技教学,春天教开江钓,夏天教草窝钓,秋天教酒米钓,冬天教冰下钓,让更多人爱上江湾、爱上钓鱼!”
“好啊!”
众人纷纷响应,掌声雷动。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西下,给江湾的水面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
钓友们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
小满把《江湾钓鱼年鉴》终稿样册分给每个人,还在每本样册的扉页上签了名——给老张的写着“张爷爷,感谢您的部队钓技分享”
;给李师傅的写着“李爷爷,您的草窝技巧永远是榜样”
;给王奶奶的写着“王奶奶,您的绿豆汤和故事一样暖”
。
众人拿着样册,脸上满是珍惜。
刘医生说:“我要把样册放在医院的阅览室,让同事们也看看江湾的钓鱼文化。”
张老师也说:“我要把样册带给学生,让他们知道,除了课本,大自然里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事。”
众人沿着江湾的小路往回走,暮春的晚风带着槐花的甜香,吹在脸上格外舒服。
小满走在中间,手里拿着笔记本,还在跟大家讨论下个月的教学计划——五月教“浅滩钓鲤技巧”
,六月办“亲子钓鱼活动”
;陈守义、老张和李师傅走在旁边,聊着今年的钓点规划,夏天去水库的柳树林,秋天去江湾的芦苇荡,冬天还在老洄湾办冰钓;王奶奶则跟在后面,手里拿着样册,还在跟大家说着要把今天的照片洗出来,贴在小区的公告栏上,让更多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