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江湾新春的开江渔汛与年鉴启航(3 / 4)
上了一条草鱼,虽然比陈守义钓的小,却也很开心;小林和小周这些年轻钓友也有收获,各钓上了几条开江鲫,脸上满是成就感。
最让人惊喜的是几个跟着家长来的孩子,在小满的指导下,也各钓上了一条小鲫鱼,孩子们拿着鱼,兴奋地跑向家长,举着鱼竿炫耀,引得大家阵阵欢笑。
“小满这孩子,不仅会教大人,还会教孩子,真是咱们江湾的‘小钓王’!”
王奶奶笑着说,手里还拿着相机,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
中午十二点,比赛结束,开始统计成绩。
最终,陈守义以总重量52千克获得一等奖,老张以48千克获得二等奖,李师傅以45千克获得三等奖。
颁奖仪式上,小满把三本装订好的《江湾钓鱼年鉴》作为奖品,递给三位长辈:“这是咱们的第一本年鉴,以后每年都要更新,记录咱们江湾的故事!”
陈守义接过年鉴,指尖拂过封面的江湾全景图,心里满是感动:“谢谢小满,这本年鉴不仅记录了钓技,更记录了咱们的情谊。
以后咱们要把江湾的故事,一年一年写下去。”
中午的阳光渐渐升高,气温也变得暖和起来。
钓友们在浅滩旁的凉亭里举行了“开江渔获分享会”
,大家把钓获的鱼分给每个人,李师傅和王奶奶负责做饭,在凉亭旁支起灶台,煮鱼汤、炸鱼块,很快,鱼汤的香味就弥漫开来,混着元宵的甜香,格外诱人。
众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喝着鲜美的鱼汤,一边讨论《江湾钓鱼年鉴》的修改意见。
王师傅提议:“可以加一章‘应急处理指南’,比如钓线断了怎么办、鱼脱钩了怎么调整,对新手很有用。”
赵叔也说:“我觉得可以加‘钓友联系方式’,方便大家平时组织活动,互相帮忙。”
年轻钓友小林则建议:“能不能加一些视频二维码,扫码就能看钓技演示,更直观。”
小满认真地把大家的建议记在笔记本上,时不时还会提问:“王师傅,应急处理您觉得要加哪些具体情况?”
“小林哥,视频咱们可以分四季拍,春天拍开江钓,夏天拍草窝钓……”
陈守义坐在旁边,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
从最初的几个人钓鱼,到如今形成了有组织、有记录、有传承的钓友团体,江湾的钓鱼文化正在慢慢生根芽,而小满,就是这份文化最好的播种者和守护者。
下午两点,分享会接近尾声。
钓友们陆续离开,临走前,每个人都拿走了一本《江湾钓鱼年鉴》征求意见稿,约定一周后再聚,一起完善年鉴。
小满把大家的建议整理好,放进双肩包,还不忘把今天比赛的照片、视频素材分类保存,准备晚上加进年鉴里。
“爷爷,咱们下午去江湾上游的芦苇荡看看吧?”
小满突然提议,“我听说那里的冰也化了,说不定有大草鱼,咱们去试试新的草窝钓法,还能给年鉴加‘初春草鱼钓法’专题。”
陈守义笑着点头:“好啊,咱们再叫上老张和李师傅,一起去探探新钓点。”
四人收拾好东西,往上游的芦苇荡走。
初春的芦苇荡泛着淡淡的新绿,芦苇芽从枯叶下钻出来,嫩得能掐出水;浅滩处的水很清澈,能看到水底游动的鱼群,偶尔有草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水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
“咱们就在这儿打窝,”
老张放下钓包,“用新鲜的芦苇芽和酒米混合,草鱼肯定喜欢。”
李师傅和小满负责采摘芦苇芽,陈守义和老张则负责打窝。
小满把芦苇芽揉碎,和酒米混合在一起,撒进水里,然后拿起鱼竿,按照新琢磨的“芦苇芽逗钓法”
,将钩饵轻轻放进窝子中央,手腕轻抖,让钩饵在水里慢慢移动。
没过多久,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