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秋芦苇荡的鲤鱼赛与指南新篇(1 / 5)
处暑过后,青衣江湾的风里终于带了几分凉意。
清晨五点,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脚下的石板路还沾着夜间凝结的露水,踩上去微微滑。
他摸了摸钓包外侧的布袋,里面装着小满昨天特意调制的“初秋鲤鱼窝料”
——用酵玉米、螺蚌肉碎和酒米混合而成,还裹着一层淡淡的酒香,少年说“初秋鲤鱼要贴秋膘,这窝料最能引大鲤”
。
“爷爷!
这里!”
小区门口的银杏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厚厚的“江湾钓鱼指南”
修订稿,背上的双肩包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做的木质抄网柄——那是他上周用老槐树的枝条打磨的,柄身上还刻着“钓友赛”
三个字。
“您看我补充的‘初秋鲤鱼习性篇’!
昨天跟渔具店王老板聊到半夜,把鲤鱼贴秋膘时的觅食规律都记下来了!”
少年翻开修订稿,里面用橙色笔标注着重点:“初秋鲤鱼多在芦苇根附近的淤泥层觅食,昼夜温差大时,仅清晨五点至七点、傍晚六点至八点活性高;窝料需兼顾甜香与腥香,酵玉米+螺蚌肉碎可刺激食欲……”
每一页都贴着小满画的插图,有芦苇荡钓位分布图,有鲤鱼觅食时的水底场景,还有窝料混合的步骤分解图。
陈守义指尖拂过稿纸上清晰的字迹,心里像被初秋的露水浸过一样清爽。
这孩子总把钓鱼的细节琢磨得透彻,比自己当年多了份钻研的劲头。
“补充得专业,”
他把修订稿放进钓包内侧,“今天钓友赛的场地就在水库北岸芦苇荡,老张和李师傅已经去布置了,咱们带着窝料赶紧过去,争取给大家做个示范。”
“好啊!”
小满蹦了一下,双肩包里的抄网柄出轻微的碰撞声,“我还准备了‘钓技小贴士’卡片,等会儿给大家,上面写了初秋钓鲤鱼的关键技巧,肯定能帮到大家!”
两人踩着露水往公交站走,初秋的清晨满是清爽。
路边的银杏树开始泛黄,零星的叶子落在地上,像撒了一层碎金;广场上的晨练队伍已经散去,只剩下几个老人在收拾太极剑,收音机里还飘出几句舒缓的戏曲;卖早点的摊位飘出豆浆的香气,混着油条的油香,勾得人肚子直叫。
公交站台上,已经聚集了十几位钓友——王师傅提着新买的竞技钓箱,箱面上贴着“江湾钓友赛”
的贴纸;赵叔背着两根长竿,说是一根钓底、一根钓浮,应对不同水层的鲤鱼;小区里的年轻钓友小林和小周,手里拿着笔记本,还带着相机,说要记录比赛过程,整理成“江湾钓技集锦”
;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王奶奶,也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煮好的茶叶蛋,说要给大家当早餐。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王师傅笑着迎上来,“我昨晚看了小满的‘初秋鲤鱼攻略’,特意把钓组换成了大号线,就等今天钓大鲤了!”
小满赶紧从双肩包里拿出“钓技小贴士”
卡片,分给大家:“王师傅,这是初秋钓鲤鱼的关键技巧,您看看,有不对的地方咱们再讨论!”
众人坐上早班公交,车厢里顿时热闹起来。
小满拿着“江湾钓鱼指南”
修订稿,跟大家分享初秋钓鲤鱼的要点:“初秋水温下降,鲤鱼会往深水区移动,但清晨和傍晚都会到浅滩觅食,所以钓位要选在芦苇根附近的深浅交界处;窝料要提前两小时打,让香味充分扩散……”
钓友们听得认真,时不时提问,陈守义和老张则在旁边补充细节——老张分享了自己年轻时在水库钓大鲤的经验,陈守义则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芦苇荡边缘的淤泥深,千万别踩进去。
李师傅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掠过的稻田,笑着说:“咱们这哪是去比赛,分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