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收官期?珊瑚礁生态修复(4 / 5)

加入书签

多是口口相传的,没有文字记录,比如不同部落的‘珊瑚休养生息期’时间不同,有的是 3 个月,有的是 6 个月,要把这些经验转化为统一的技术参数,难度极大;还有海洋污染治理的问题,沿海工厂排放的污水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仅靠藻类和植物吸收无法完全净化,需要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可这些设备成本高、能耗大,很多发展中国家无法承担;更别说潜水作业的风险了,修复人员需要长时间在水下工作,可能会遇到鲨鱼、海蛇等危险生物,还可能出现减压病,去年就有 5 名澳大利亚潜水员因减压病死亡。”

“这些困难我都知道,但珊瑚礁不能丢。” 陈守义的语气没有丝毫动摇,眼神里透着坚定的光芒,“你想想,珊瑚礁虽然只占海洋面积的 0.2%,却支撑着 25% 的海洋生物,是‘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如果珊瑚礁全部死亡,全球海洋生态链会彻底断裂,数亿人会失去食物来源;而且珊瑚礁能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线,一旦珊瑚礁消失,沿海城市会频繁遭受海啸和风暴潮袭击,经济损失不可估量;还有太平洋岛民的渔猎文明,已经延续了上千年,如果因为珊瑚礁死亡消失,那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损失。所以,再难也要上,珊瑚苗成活率低,我们就多培育 10 倍的珊瑚苗,采用‘分批投放’的方式,提高存活概率;岛民经验难以统一,我们就邀请每个部落的长老加入技术研发组,根据不同海域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污水处理设备成本高,我们就联合中国环保企业,研发低成本、低能耗的污水处理设备,免费提供给发展中国家;潜水作业风险大,我们就配备专业的潜水教练和减压舱,给修复人员购买高额保险,确保他们的安全。”

他思考了片刻,又说:“关于技术改造,你让团队重点突破三个难点:一是研发‘智能珊瑚培育系统’,通过 AI 实时监测海水温度、ph 值、盐度等参数,自动调节培育环境,比如温度过高时启动冷却系统,ph 值过低时投放碱性物质,同时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珊瑚,增强其耐高温和抗酸化能力;二是开发‘太平洋岛民传统经验数字化平台’,用 3d 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把长老们口传的经验转化为可视化的操作流程,比如通过 VR 模拟不同潮汐时段的捕鱼区域,让技术人员快速掌握‘潮汐渔猎’方法;三是设计‘模块化海洋污染治理装置’,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设计不同规格的治理模块,同时配备‘水下机器人’,能在深海区域清理垃圾和污染物,提高治理效率。至于国际协调问题,我会让马丁先生联系联合国海洋法法庭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推动各国签署‘全球珊瑚礁协同修复协议’,明确各国的治理责任和资金分摊比例,同时协调发达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珊瑚礁修复工作。”

挂了电话,陈守义又对小满说:“你把全球珊瑚礁的所有生态数据,包括珊瑚礁白化区域分布、海水温度和 ph 值分布、沿海工厂分布、太平洋岛民部落位置、海洋生物栖息地,都整理成三维海洋地图,同步到全球治理数据平台,设置成加密共享权限,对所有沿海国家开放。然后联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斐济海洋保护协会、马尔代夫海洋研究所,组织一次线上技术研讨会,重点讨论珊瑚培育的技术参数、海洋污染治理的效率优化、岛民经验的整合方法,确保我们的修复方案能兼顾生态保护和沿海发展。另外,你再协调国内的海洋装备企业和食品加工厂,定制一批适合海洋环境的物资 —— 潜水服要能抵御高温和腐蚀,还要具备防鲨鱼功能;食品要高能量、易储存,适合在海上长期食用;医疗设备要能应对潜水事故,比如便携式减压舱、抗海蛇毒素血清,确保能及时救治伤员。”

小满刚点头应下,指挥中心的门就被推开了,迭戈、索菲亚带着 220 名学员和专家走了进来。他们穿着统一的蓝色海洋实训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