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收官期·非洲萨赫勒地区草原生态修复(3 / 4)
,赵叔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顾虑:“陈叔,这次的难度比澳大利亚还大。首先,萨赫勒地区的沙漠化和地下水枯竭是恶性循环,沙漠化导致水分蒸发快,地下水更缺,地下水缺又加剧沙漠化,想打破这个循环不容易;其次,四国的利益矛盾太大,马里要保游牧,尼日尔要保水,乍得和布基纳法索要保粮食,怎么协调他们的利益,让他们配合,这是个大问题;还有图阿雷格人的‘草原神圣性’,他们可能会抵触现代设备,怎么让他们接受,也是个挑战;更别说沙尘暴了,强沙尘暴能把设备刮坏,我们得重新设计防沙系统。”
“这些困难我都知道,但萨赫勒地区不能丢。” 陈守义的语气没有丝毫动摇,“你想想,萨赫勒是非洲的生态防线,一旦崩溃,非洲北部会爆发粮食危机,游牧文明会消失,还会有大规模的难民潮,影响全球。所以,再难也要上。”
他思考了片刻,又说:“关于技术改造,你让团队重点做三件事:一是优化节水系统,用滴灌和渗灌结合的方式,再加上雨水收集模块,尽量节约用水;二是升级防沙系统,用超高强度的防尘罩,再配自动清沙装置,还要结合图阿雷格人的传统沙障技术,比如用树枝和干草搭沙障,减缓沙丘移动;三是在土壤改良设备里,加入图阿雷格人传统的堆肥技术,他们用骆驼粪和植物残体堆肥,能提高土壤肥力,你让科研人员跟着他们学,把这个过程标准化,融入设备里。至于协调问题,我会让马丁先生联系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和非洲联盟,粮农组织提供粮食援助,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分发,非洲联盟协调四国关系,同时让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安全保护,确保修复工作能顺利开展。”
挂了电话,陈守义又对小满说:“你把萨赫勒地区的所有生态数据,包括沙漠化区域分布、地下水分布、游牧部落位置、沙尘暴高发区、粮食短缺区域,都同步到全球治理数据平台,然后联系中国、马里、尼日尔、乍得、布基纳法索的草原科研机构,让他们一起开发‘萨赫勒地区草原生态修复适配模型’,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 —— 比如有的地方是沙漠化,有的是缺水,有的是缺粮,还有的是冲突多,生成个性化的修复方案,确保每个区域的修复都能精准有效。另外,你再协调国内的沙尘暴防控研究所、节水技术中心和农业科学院,组建‘萨赫勒地区防沙技术团’‘节水灌溉指导团’和‘耐旱农业推广团’,让他们跟修复团队一起出发,给当地提供技术支持和粮食种植指导。”
小满刚点头应下,指挥中心的门就被推开了。迭戈、索菲亚带着一百七十名学员走了进来,他们穿着统一的土黄色防沙草原实训服,胸前的江湾生态联盟徽章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每个学员的背包里都装得满满当当:便携式植被健康检测仪、地下水探测仪、沙尘暴预警传感器,还有防沙防晒的装备 —— 防沙眼镜、防晒头巾、长袖防虫衣,甚至还有应对极端高温的降温贴;背包侧面还挂着耐旱植物种子采集盒,里面装着沙蒿、沙棘、骆驼刺等适合在萨赫勒地区生长的植物种子。
迭戈手里捧着一份厚厚的草原生态修复初步方案,走到陈守义面前,眼神坚定:“陈叔,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出发前,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一是整理了萨赫勒地区主要区域的资料,比如马里北部的沙漠化区,需要先固沙再补种;尼日尔东部的缺水区,重点是找地下水和建节水灌溉系统;乍得南部的缺粮区,要推广耐旱农作物;布基纳法索北部的沙尘暴高发区,得建防沙障和预警系统。二是学习了图阿雷格人的传统监测方法,比如他们看猴面包树的叶片,如果卷曲超过 50%,说明干旱到了极端级别,得赶紧找水;看牧草的覆盖度,如果低于 5%,就意味着草原没法用了,得赶紧转移游牧部落。三是邀请了国内的专家做岗前培训,传染病专家教我们怎么预防疟疾和霍乱,沙尘暴防控专家教我们怎么在沙尘暴中保护自己和设备,节水技术专家教我们怎么操作灌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