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收官期·非洲萨赫勒地区草原生态修复(2 / 4)
5 万平方公里;粮食产量下降 89%,马里北部 92% 的人缺粮,尼日尔东部已有 4.8 万人饿死,乍得 5.3 万牧民放弃游牧,布基纳法索西部出现饥荒,每天都有人因为没饭吃倒下;图阿雷格人的游牧收入降了 99.9%,12.7 万人迁去城市贫民窟,6.8 万人因为营养不良和疾病死亡,有的孩子才几岁,就因为没东西吃,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生物方面更惨,非洲野犬只剩不到 20 只,长颈鹿减了 93%,羚羊、斑马加起来不到 150 只,以前草原上随处可见的动物,现在很难见到了;自然灾害也越来越多,去年马里北部旱了 76 天,最高温度突破 50c,2.3 万头骆驼中暑死了,尼日尔东部刮了 18 次沙尘暴,毁了 127 座帐篷、49 口水井,损失 98 亿美元,12.5 万人无家可归;更严重的是,草原吸碳能力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了 61%,萨赫勒地区的地下含水层有的已经干了,以后可能会变成一片沙漠。
“当地的治理措施,到底有没有用?” 陈守义抬起头,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目光透过窗户望向江湾的秋景 —— 眼前的桂花飘香、湖水清澈,与屏幕里的黄沙漫天、饿殍遍野形成鲜明对比,让他心里格外沉重。
小满叹了口气,调出四国环境部门的联合报告,语气无奈:“效果基本没有。马里想补种牧草,可土壤都沙化了,又没水,树苗成活率才 3%,种下去不到十天就枯死了;尼日尔挖人工水井,投入了好多钱,可地下水都干了,多数水井只出了一个月的水就没了,现在只剩下 3 口水井还能出点水,每天都有上千人排队,经常有人为了抢水打架;乍得给图阿雷格人发补贴,每人每月才 2 美元,连买半袋粮食都不够;布基纳法索想种耐旱的农作物,可没有灌溉设备,种子种下去没水浇,成活率不到 5%,收的粮食连一半人都不够吃。”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麻烦的是,四国还在互相推诿责任。马里说尼日尔过度抽水导致草原干旱,尼日尔说马里的游牧活动破坏了草原,乍得和布基纳法索说国际援助的钱不够,根本没法治理。现在他们连谈判都谈不拢,上周四国环境部长开会,吵了三个小时,什么结果都没有,最后不欢而散。不过还好,他们现在已经联名发来求助函,希望我们江湾能帮忙,还说想借鉴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传统智慧 + 现代技术’的模式 —— 萨赫勒地区的图阿雷格人很厉害,他们能通过植物叶片的卷曲程度判断干旱,还知道哪里有地下水,怎么应对沙尘暴,对草原的了解比很多科研人员都深。”
陈守义听完,立刻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电话拨通了赵叔的号码。听筒里很快传来熟悉的机械运转声,显然赵叔正在实验室调试设备。“赵叔,有个紧急任务 —— 立刻组建萨赫勒地区草原生态修复团队。” 陈守义的声音格外坚定,“技术方面,把中国内蒙古的智能草原补种技术和非洲的节水灌溉系统结合起来改造,重点加两个模块:一个是‘热带沙漠 - 草原过渡带气候适配模块’,萨赫勒地区全年干旱,夏天能到 50c,冬天有霜冻,还有沙尘暴,设备必须能扛住这些;另一个是‘图阿雷格人传统管理适配单元’,要把他们的传统经验融进去,比如怎么找地下水、怎么防沙尘暴这些。”
他停顿了一下,又详细叮嘱:“还有,这个区域缺水又缺粮,设备要配备地下水监测和节水灌溉装置,还要准备一些耐旱的植物种子和粮食种子,给当地提供帮助。运输方面,走‘非洲应急绿色通道’,协调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的防沙防高温运输船,320 小时内必须到马里巴马科港。人员方面,让迭戈、索菲亚带领参与过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修复的核心学员,再补几个懂草原生态、水文学、畜牧业、沙尘暴防控和干旱农业的学员,这是 2045 收官期的最后一战,不能出任何差错。”
听筒那头沉默了几秒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