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江湾暮春的生态研学首课与钓技共创(4 / 4)

加入书签

己的收获。朵朵拿着自己画的洄游路线图,奶声奶气地说:“我知道了鱼春天会游到浅滩产卵,我们要保护浅滩,不能扔垃圾,不然鱼卵就活不了了。”

小宇则展示了自己种的水草:“这是苦草和金鱼藻,它们能净化水,我要把它带回家养,等长大了再放回江湾。”

钓友代表们也分享了饵料研发的心得,老周说:“以前总觉得饵料越香越好,今天才知道,用江湾的本土食材做的饵料,既环保又管用,以后我要教更多钓友做生态饵料,一起保护江湾。”

王科长看着眼前的场景,欣慰地说:“江湾的生态研学首课很成功,孩子们学到了生态知识,钓友们研发了环保饵料,这种‘老带新、学用结合’的模式,值得在全区推广。以后咱们要定期开展研学活动,让更多孩子爱上自然,让更多钓友参与生态保护。”

下午四点,生态研学首课和跨社区饵料研发圆满结束。学生们带着自己的成果和新学的生态知识,依依不舍地跟老师和钓友们道别;钓友代表们拿着研发记录表,约定下个月再聚,研发适合夏天的生态饵料;家长们则纷纷加入江湾研学基地的家长群,希望以后能多带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

小满和老钓友们开始整理今天的研学素材,为《江湾钓鱼年鉴》研学专题编撰做准备。他把学生们的观察记录、水草种植数据、饵料配方都收集起来,按 “观察篇”“实验篇”“实践篇” 分类;陈守义和老张则负责给素材配文和插图,在洄游路线图旁加科学注释,在水草盆栽照片旁写种植技巧,在饵料配方旁附实验钓的渔获数据;李师傅和王师傅则负责校对,确保内容准确、语言通俗易懂。

“你看,这篇观察记录里写‘鱼星多的地方,鱼群也多’,” 李师傅指着朵朵的记录,“咱们可以在旁边加个小知识框,说明‘鱼星是鱼呼吸和觅食时产生的气泡,密集的鱼星说明有鱼群聚集’,这样读者更容易理解。”

小满赶紧点头,在记录旁加上知识框,还画了一个简单的鱼星示意图。“李爷爷,您想得真周到,” 小满说,“这样不仅孩子们能看懂,其他社区的钓友和学生也能学到知识,让江湾的研学经验能传播得更远。”

晚上六点,小满和陈守义回到家。老伴早已做好了晚饭,桌子上摆着用今天实验钓的鲫鱼做的鲫鱼汤,还有一盘槐花糕,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今天研学课和饵料研发都顺利吗?年鉴专题素材整理好了吗?” 老伴笑着问道,给小满盛了一碗鲫鱼汤。

“特别顺利!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洄游和种水草,钓友们研发出了受欢迎的生态饵料,素材也整理得差不多了!” 小满兴奋地说,还把今天的观察记录和饵料配方拿给老伴看,“下个月咱们要办‘夏季生态钓研学课’,教孩子们认识荷花和蜻蜓的共生关系,还要研发夏天的芦苇芽饵料,让研学活动一直办下去!”

老伴高兴得合不拢嘴,又给小满夹了一块槐花糕:“好!奶奶支持你,以后你办研学课,奶奶还去帮忙,给孩子们递水、做饭,让孩子们在江湾学得开心、玩得尽兴!”

晚饭过后,小满坐在书桌前,开始规划下个月的研学课 —— 确定 “荷花生态观察”“夏季饵料研发”“水质变化监测” 三个模块,联系生物老师准备荷花种植的知识,通知钓友代表提前采集夏季的本土食材;同时,他还在笔记本上写下《江湾钓鱼年鉴》研学专题的编撰计划,争取下个月完成初稿,让更多人看到江湾的生态教育成果。

陈守义坐在旁边,看着小满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从去年春天的几个人钓鱼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