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三个锦囊 完美的破绽(1 / 6)
夜气尚湿,帅帐里只亮着一盏镜灯。
灯不罩,光洗过沙盘,把沟渠与驿道的细纹照得像是一层藏在皮下的暗脉。
卫峥端着昨夜未尽的姜汤,心口还留着“盐与票”
的火意,像是在奔跑后突然站住,喘息尚快,脚却已经稳了。
他把第二个锦囊的账目复核一遍:盐引回、马票入、贴水与折兑,诸条相反相成。
荀彧昨夜写下的“昼三刻清一次、夜封仓”
还摆在案侧,印泥未全干,赭印旁的“安”
字收笔顿重,像把风从纸上按住。
郭嘉临别前说了一句“明日,学;后日,法”
,卫峥记得清楚——“先以工,后以市,再以学,末以法”
。
他本以为“学”
是学舍、学工与学账,是把“稳”
教进人的手眼里;可当第三只锦囊放到他掌心,他才知道,“学”
的第一课,是教敌人。
锦囊不大,紫色,绣一枚短而稳的“安”
。
封口仍是“王师封签”
。
他深吸一口气,解开系绳,抽出内页。
纸上一句,干净到近乎残忍:
——“将我军最新的粮草运输路线图,‘不经意地’,泄露给陈二。”
卫峥指尖一冷,姜汤的暖意被这六个字从指缝里抽走。
他愣了有半息,喉咙里“嗯”
了一声,又像咽了回去。
他抬头,镜灯的光正照在沙盘的“南里仓—许南驿—枯井路—桩梁渡—西堤门”
这条线上,那条线像一缕细盐,薄薄地伏在黄沙之上。
“子明?”
荀彧自帐外入,衣角带着潮意。
他只看了卫峥的脸色,便没有多问,径自去点灯芯。
火根一收一放,灯意更稳。
“文若……”
卫峥把纸递过去,声音不自觉地低下去,“为何此时,自曝其短?”
荀彧把纸一放,眸光淡下:“此‘短’,或非短,或为钩。”
他给自己倒了半盏姜汤,“奉孝在等你去问。
去吧。”
——
郭嘉在庙桥心的阴影处。
石缝里有盐星,薄薄一闪,又沉下去。
他今日没披厚裘,风一过,袖口微起。
卫峥行至桥侧,忍不住便问:“先生,这一招……太险了。”
郭嘉转身,看了看他,又看向桥心的“正逆之界”
,才道:“险吗?——险给谁看。”
他指指桥石,“‘以工’稳心,‘以市’稳手,第三步,是‘学眼’。
要让他们学会看,看见一个完美的‘破绽’,然而这‘破绽’只通往我们想让他们走的地方。”
“可陈二……”
卫峥想起那位在徐州暗门后立棋的男人,眉心紧。
郭嘉轻轻咳了一声,把那点腥甜压下去:“所以要‘不经意地’。
我们要让他确定,这不是给他的。
不是‘请帖’,是偷来的‘残卷’。
残卷要真,纸要真,印要真,连‘错’也要真。
最完美的猎物,需要用最完美的‘破绽’,去亲自邀请。”
他说到最后一句时,声音极轻,像怕惊到桥缝里的那粒盐星。
卫峥怔住。
片刻,他直起身,抱拳:“属下请命。”
“先备‘真’。”
郭嘉抬手,指向南里仓,“‘夜清册’与‘午清册’两本都立起来,盐米比定住,丝票昼清、夜封。
每张票背刻盐星三粒,‘品’字三孔不动,‘安’不直。
随后,天蚕入印,金线微纹进‘安印’,纸筋里藏盐星,指腹过处微涩。
路线图按三版起样,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