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激流暗涌,程昱的“火球论”(1 / 2)
第182章:激流暗涌,程昱的“火球论”
拂晓未明,许下的城河像一条伏着的黑龙,鳞片是河面上零散的灯。雾从水上起,先贴在堤草上,再沿着木桩向上爬。渡口的更鼓隐在雾里,声音被水气吃了一层,听来像隔着一面厚毡。
一只旧渡船悄悄出舱。撑篙的是个没眉尾的汉子,肩上搭了半幅粗布。船头搁着一篮子柳条篓,篓里盖着钱粮清册,表面淬着油。篙一撑,船身离岸,寒水贴着板缝涌进来,发出细细的齿音。
雾更浓了一寸,水草像被人轻轻地拂了一下。下一瞬,一个没声没息的黑影自船腹下贴上来,像一条鱼,带着寒意。是“鸩”的人。手指一探,摸到船身暗缝里粘着一只薄皮囊。那皮囊靠近船板处抹了鱼油,又压了半层灰,若非刻意寻找,很难察觉。他拈起,递进袖底的竹筒,轻敲两记。船上的篙客像是打了个冷战,回头看了一眼雾,什么也没见到,又把视线投回前方。
岸边的树影里有一盏荧荧的暗灯亮了一下,又灭。驿站那头,一封本应往北飞奔的急信,已经调转方向,安静地躺进许下的夜。
激流在水下暗暗发力,岸上仍是寻常的早晨。米铺扛起门板,孩童追着鸡,卖汤饼的叫声与铁匠铺锤铁的声浪交叠,像城池的心跳。只有风知道夜里发生的一切。它从河面吹来,穿过坊巷,吹过府前高悬的禁鼓,把一层未醒的寒抹在墙角。
**
午时未到,丞相府内的议事厅已坐满人。昨夜的灯火气息尚未散尽,案上残留的烛泪蜿蜒成一条细白的蛇。地图铺开,钉子钉在河道、关隘、城门与驿路的要处,绷出一张密得看不见缝的网。
曹操负手立在重榻前,视线沉静而深。荀彧在下首,衣襟整齐,手边放着一卷未完的礼仪草案。夏侯惇把手掌压在膝上,手背青筋鼓起,像要把什么不耐烦的东西压入骨里。程昱入席时未发一言,只低低行礼,目光略过众人,最后落在案边那只小铜炉上。
炉中残炭未灭,火星藏在灰里,时不时吐一口极细的红。程昱伸手取了旁边的铁钳,轻轻一翻,火星跃起,露出一点明黄。他看了一眼曹操,见主公并未阻止,便端了铜炉,置于厅心。
荀彧眉梢微动。郭嘉在角隅,安静地把一枚罗盘布帛擦得极亮,仿佛这世界所有的喧哗与利刃,都与他手心的这面小盘无关。
“诸公。”程昱开口,声音不疾不徐,落字如石,“昨夜之议,众说纷然。迎与不迎,各执其理。昱愚,以为此时此刻,不可迎。不独不可快迎,甚至不可试迎。”
厅内的呼吸微微一滞。夏侯惇“嗯”了一声,椅背吱呀轻响。荀彧抬眼,目色如水,却更定了几分。曹操没有出声,只微微抬手,示意他说下去。
程昱以铁钳拨炉,炉中火星跳了跳,像被人挑醒的眼。
“主公,天子非玉玺,而是火球。”他慢慢道,“谁接,谁的手先要掉一层皮。火之为物,能暖,能明,也能焚。握之,须先问三事。若三事不备,握之必伤。”
“哪三事?”夏侯惇问。
“军、权、名。”程昱道,“军者,许下诸部方才历战,吕布既退,士卒虽勇,然粮械枯竭,马料未续,疲与伤并存。此为军未稳。权者,许下虽有相府,然朝权未建,法度未成,若天子入居而仪制无所依,必将以旧朝之制为准。董承、杨奉等近侍诸臣不达我意,不循我令,权自天子侧生,日后多掣肘。此为权未定。名者,我辈匡汉之名,未昭于天下,冀州虎视,荆楚盘桓,江东炙手。谁握此火球,谁立刻成为众矢。此为名未固。”
字字沉着,像石子一颗颗落进装满水的罐。厅中一静,连火焰的“啵”的轻响都被放大。
“昱以为,三不可迎。”程昱将铁钳轻敲炉沿,发出一声清脆之响,“军未稳,不可迎。权未定,不可迎。名未固,不可迎。迎之,是将未成之屋硬立在风口。风到,屋倒。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