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龙韵粤声里的民族魂(2 / 6)
,既保留了原典的文化意蕴,又赋予其地域语言的鲜活气息。
“一日四海”
则以夸张的手法,展现出“飞龙”
的磅礴气势与广阔格局,“一日”
极言时间之短,“四海”
极言空间之广,二者结合,不仅描绘出“飞龙”
纵横天下的豪迈,更暗喻着“龙人”
所具备的开拓精神与远大志向。
这种将古典典籍与方言口语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让诗歌在文化传承与语言创新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
诗歌后半部分“五洋屋企,村度漫步”
中的“屋企”
“村度”
,均为粤语中对“家”
“村里”
的称呼,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屋企”
一词,相较于“家”
,更强调“居住之所”
的实体感与温馨感,带有一种乡土的亲切;“村度”
的“度”
是粤语中表示方位的后缀,相当于“里”
,但“村度”
的说法更口语化,更贴近乡村生活的语境。
将“五洋”
与“屋企”
并置,形成一种宏大与微小的对比:“五洋”
指代广阔的世界,“屋企”
则是个体的栖居之地,这种对比不仅展现出“龙人”
既拥有放眼世界的胸怀,又始终眷恋故土的情感;“村度漫步”
则以细腻的生活场景,将“龙人”
的形象从宏大的文化符号拉回到具体的生活之中,让“龙人”
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热爱生活的个体。
这种从宏大到微观的叙事转换,正是通过粤语中极具生活气息的词汇实现的,让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真实可感。
二、意象建构:“龙”
与“土”
的双重维度与身份认同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一优秀的诗歌往往通过精心构建的意象,传递出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在《龙人》中,树科以“龙”
和“土”
为核心意象,构建起双重维度的叙事空间,既展现了“龙人”
的精神追求,又锚定了“龙人”
的文化根脉,最终完成了对“龙人”
身份认同的完整塑造。
“龙”
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早已越了生物形象的范畴,成为一种承载着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
在《龙人》中,“龙”
的意象经历了从“具象”
到“抽象”
再到“内化”
的演变过程。
开篇“龙嘅人,人嘅龙”
,将“龙”
与“人”
直接关联,此时的“龙”
还是一个相对具象的符号,指代着与“龙”
相关的文化身份;“睇龙谂龙成龙”
则进一步深化了“龙”
的内涵,“睇龙”
是对“龙”
外在形象的认知,如龙舟、龙灯、龙纹等具象的文化符号;“谂龙”
则是对“龙”
内在精神的思索,如“龙”
所象征的勇敢、智慧、开拓、团结等民族精神;“成龙”
则是将“龙”
的精神内化于心,使“人”
成为“龙”
的精神载体,完成了从“认知龙”
到“成为龙”
的身份转变。
这种意象的演变,让“龙”
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符号,而是与“人”
的成长、认同紧密结合的精神图腾。
“飞龙喺天,一日四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