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龙韵粤声里的民族魂(1 / 6)
《龙人》(粤语诗)
文树科
龙嘅人,人嘅龙
睇龙谂龙成龙
飞龙喺天,一日四海……
五洋屋企,村度漫步
诗国条根,炎黄厚土
好好好!
嘟喺龙心度……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89粤北韶城丹霞机场
龙韵粤声里的民族魂
——树科粤语诗《龙人》赏析
文阿蛋
在中华诗歌长河中,方言诗犹如一颗独具光泽的明珠,以其鲜活的地域特色与浓郁的生活气息,为诗歌创作开辟了别样路径。
树科创作的粤语诗《龙人》,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佳作。
这篇幅精短的诗作,以粤语为载体,将“龙”
这一贯穿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符号与“人”
的身份认同紧密相连,在简洁的字句间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情感与文化根脉。
本文将从语言特质、意象建构、文化意蕴三个维度,对《龙人》进行细致赏析,探寻其在诗学层面的独特价值。
一、粤语载体:声韵里的文化基因与诗性张力
方言诗的魅力,先源于其独特的语言系统所承载的地域文化基因。
粤语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
,保留了大量中古汉语的语音、词汇与语法特征,这使得《龙人》在语言表达上天然具备了一种古朴而鲜活的诗性张力。
诗作开篇“龙嘅人,人嘅龙”
,以粤语特有的助词“嘅”
构建起“龙”
与“人”
之间循环往复的辩证关系。
“嘅”
在粤语中相当于普通话的“的”
,但相较于“的”
的平淡,“嘅”
的音轻柔却坚定,在口语中带有一种亲切的归属感。
这种表述方式,打破了普通话诗歌中常见的线性语法结构,通过“龙”
与“人”
的语序倒置与重复,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感,仿佛在口腔中反复咀嚼“龙的传人”
这一身份认同的核心,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可感的语音节奏。
再看“睇龙谂龙成龙”
一句,“睇”
“谂”
均为粤语常用动词,分别对应普通话的“看”
“想”
。
“睇”
字带有一种从容的观察意味,不同于“看”
的随意,也不同于“观”
的庄重,更贴近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关注姿态;“谂”
则比“想”
更具深度,蕴含着反复思索、细细揣摩的意味。
这两个动词的运用,不仅符合粤语的语言习惯,更精准地勾勒出“龙人”
从认知“龙”
到认同“龙”
再到成为“龙”
的心理过程:先是以“睇”
观察龙的形象,再以“谂”
思索龙的内涵,最终达成“成龙”
的身份内化。
这种动词的选择,让诗歌的叙事节奏更为细腻,也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龙人”
身份建构的层次感。
“飞龙喺天,一日四海……”
中的“喺”
是粤语中表示“在”
的介词,音短促有力,与“飞龙”
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
“飞龙在天”
本是《周易?乾卦》中的爻辞,原文为“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征着事物展到鼎盛阶段,也常被用来比喻君子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理想境界。
树科在此处化用经典,以粤语“喺”
替代“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