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粤语诗道德度嘅德的诗学解构与哲学意蕴探析(3 / 5)
的规范,是“德”
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体现;而“海洋岂会冇量”
,则通过对“量”
的越,指向了“道”
的无限性。
“度”
的存在,使得“德”
不再是孤立的道德规范,而是能够通向“道”
的阶梯,人们通过对“度”
的把握,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最终趋近于“道”
的终极境界。
这种“道—德—度”
的三元辩证关系,并非树科的凭空创造,而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与展。
儒家强调“仁”
“义”
“礼”
等道德规范(即“德”
),并以“中庸”
(即“度”
)作为行为准则;道家则强调“道”
的终极性,认为“德”
是“道”
的体现。
树科将“道”
“德”
“度”
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既有儒家现实关怀,又有道家终极追问的哲学体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互补”
的精神特质。
四、语言形式的创新:粤语诗歌的韵律与节奏之美
除了思想内涵的深刻,《道德度嘅德》在语言形式上也展现出独特的诗学价值,尤其是其韵律与节奏的营造,充分挥了粤语的语言优势。
粤语具有九声六调的音韵特征,这使得诗歌在押韵、平仄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营造出丰富多变的韵律效果。
从押韵角度来看,诗歌第一小节“道嘅道冇道(dou)道嘅德有道(dou)道嘅冇限(haan)德有形容(jung)”
,虽然并非严格的押韵,但“道(dou)”
的重复出现,形成了头韵的效果,使得诗句在语音上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与节奏感。
第二小节“泉水有流(1au)溪水有量(1oeng)江河湖水有度(dou)海洋岂会冇量(1oeng)”
,则采用了隔句押韵的方式,“流(1au)”
与“度(dou)”
虽然韵部不同,但在粤语音中,二者的韵母相近,形成了宽韵的效果;“量(1oeng)”
的重复出现,则强化了押韵的韵律感,使得诗句读来朗朗上口。
第三小节“头咁多有单双(eng)天高地厚有阴阳(joeng)金银珠宝杯中物(at)襟怀坦荡(dong)”
,“双(eng)”
与“阳(joeng)”
押韵,“物(at)”
与“荡(dong)”
虽然韵部不同,但在节奏上形成了呼应,整体韵律和谐自然。
从节奏角度来看,诗歌的句式长短不一,但通过粤语的语音停顿与重音分布,形成了独特的节奏美感。
例如“道嘅道冇道”
,五个字形成“2—1—2”
的节奏,“道嘅”
(2)、“道”
(1)、“冇道”
(2),停顿均匀,重音落在“道”
与“冇道”
上,突出了对“道”
的追问;“泉水有流”
四个字,形成“2—2”
的节奏,“泉水”
(2)、“有流”
(2),节奏明快,体现了泉水流动的动态感;“江河湖水有度”
六个字,形成“3—3”
的节奏,“江河湖”
(3)、“水有度”
(3),节奏舒缓,与江河湖水的沉稳相契合。
这种节奏的变化,使得诗歌既具有音乐性,又能够根据意象的特点调整节奏,增强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