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多维视野下的存在之思(3 / 5)

加入书签

(科学规律)来构建对事物的认知。

概率论与统计学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量子力学、天文学等领域,当直接观测受到限制时,概率与规律便成为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手段。

然而,诗人以“咪浪费意识嗱”

(不要浪费意识哦)这一略带调侃的语气结尾,既体现了对科学认知局限性的清醒认识——概率与规律并非事物的本质,只是人类认知的工具,也暗含了对过度依赖理性工具而忽视感性体验的反思。

这种反思与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质疑不谋而合,爱因斯坦曾说“上帝不掷骰子”

,他始终坚信宇宙存在着确定的规律,而非完全由概率支配。

树科在此处通过方言的幽默表达,巧妙地展现了科学史上关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争论,让诗歌的科学思考更具深度与张力。

三、政学维度:真相与价值的权衡之辩

《政学嘅波粒二象性》作为组诗的压轴之作,将视角从哲学的存在论、科学的认知论转向了现实的政学领域,探讨了政治生活中真相与价值、认知与目标的复杂关系,展现出诗人强烈的社会关怀与批判意识。

“睇唔睇,睇报告,报唔报告嘟唔喺梗紧要,至紧噈方向同目标……”

开篇便直击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形式与本质的关系。

“睇报告”

“报唔报告”

是政治运作中的形式化流程,而“方向同目标”

则是政治行为的本质追求。

诗人指出“报唔报告嘟唔喺梗紧要”

(报不报告都不是最重要的),“至紧噈方向同目标”

(最重要的是方向和目标),这种表述看似在强调目标的重要性,实则暗含了对政治生活中形式主义的批判。

在现实政治中,有时人们会过度关注报告的形式、流程的合规性,而忽视了政治行为本身所应追求的价值目标,导致“为了报告而报告”

“为了流程而流程”

的形式主义现象。

树科以粤语的直白表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现象的弊端,呼吁政治行为应回归本质,以正确的“方向同目标”

为指引。

“黑白,真假,性质,喺二元嘅认识论呢度吧,粒睇成咗波波……”

则深入探讨了政治认知中的二元对立与认知扭曲问题。

“黑白”

“真假”

是典型的二元对立概念,在传统认识论中,人们习惯于用非黑即白、非真即假的二元思维来判断事物的性质。

然而,在复杂的政治现实中,事物的性质往往并非如此简单,很多时候处于一种模糊的中间状态。

诗人以“粒睇成咗波波”

(把粒子看成了波)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认知中因二元思维而导致的认知扭曲。

“粒”

(粒子)与“波波”

(波)是“波粒二象性”

中的两个对立概念,在政治认知中,人们往往会像只看到粒子的粒子性而忽视其波动性一样,用二元思维片面地判断事物的性质,将复杂的政治现实简单化、标签化,从而导致对真相的误解与扭曲。

这种比喻不仅巧妙地呼应了组诗的核心概念“波粒二象性”

,更深刻地批判了政治认知中的片面性与极端性,体现出诗人对政治现实的敏锐观察与理性思考。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这种对二元思维的批判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思想不谋而合。

德里达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认为,西方传统哲学中的二元对立(如本质与现象、真理与谬误、主体与客体等)是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这种思维模式会导致对事物多样性的压制与对真相的遮蔽。

树科在诗中通过“粒睇成咗波波”

的比喻,生动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