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粤语诗一日的诗学解析与文化意蕴探寻(2 / 5)
体验,形成了“熟悉”
与“陌生”
之间的审美张力。
此外,粤语中“喺”
(hai6,相当于普通话“是”
)、“噈”
(au6,相当于普通话“就”
)等虚词的运用,也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语气色彩。
诗末“查实噈系喺心度有冇一……”
一句中,“查实”
(caak3sat6,相当于“其实”
)表转折与强调,“噈系”
(au6hai6,相当于“就是”
)表肯定与决断,“喺心度”
(hai6sa1dou6,相当于“在心里”
)是粤语中表达“内心”
的常用短语,这些虚词与方言特有的方位表达,让诗句充满了日常对话的亲切感,仿佛诗人在与读者面对面交谈,将深刻的哲思融入平实的话语中。
这种“以俗表雅”
的语言策略,与宋代杨万里“诚斋体”
的“口语入诗”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杨万里曾以“老夫硬了腰头骨,吻醋犹能作小诗”
的态度,将日常口语纳入诗歌创作,打破了诗歌语言的雅俗界限;而《一日》则借助粤语口语,让哲学思考摆脱了抽象的理论说教,变得鲜活而可感。
二、哲学意涵:从“一日”
到宇宙的认知建构
《一日》的语言外壳之下,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
诗人以“一日”
为,逐步拓展至太极、八卦、天地人、阴阳等传统宇宙观范畴,再延伸至自然现象与生命法则,最终落脚于“心”
的追问,形成了一条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路径,展现出对宇宙、自然与生命的深度思考。
“一日,太极,八卦”
一句,是诗歌哲学意涵的关键转折。
“一日”
本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时间单位,是具体可感的经验范畴;而“太极”
“八卦”
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用以解释宇宙起源与运行规律的抽象概念。
《周易?系辞上》有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是宇宙的本源,八卦则是对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符号化表达。
诗人将“一日”
与“太极”
“八卦”
并置,并非简单的概念叠加,而是试图在日常经验与传统哲学之间建立联系——在诗人看来,“一日”
虽短,却蕴含着与宇宙运行相同的规律,正如太极生两仪、八卦定吉凶一般,“一日”
中的昼夜交替、寒暑变化,亦是宇宙规律的微观体现。
这种“以小见大”
的认知方式,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
思想的具体体现。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义》中提出“天人一也”
,认为天与人、自然与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日》中“一日”
与“太极”
“八卦”
的勾连,正是对“天人合一”
思想的诗性诠释,让人们在感知“一日”
的过程中,体会到宇宙的宏大与规律的精妙。
紧接着,“天地人和,万物阴阳”
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天人合一”
的思想。
“天地人和”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理念,源于《周易》中“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的论述,强调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是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