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物质喺物质 粤语诗性的量子纠缠与存在辩证(2 / 2)

加入书签

量。

而最终“精神喺精神”

的结论,实为对黑格尔“绝对精神”

的诗学转化。

诗人通过方言的音韵循环,将物质世界的量子不确定性,转化为精神领域的确定性命题。

这种转化过程恰似薛定谔猫佯谬的思想实验——当观察行为介入之前,物质同时存在两种状态;而诗歌语言作为特殊的“观察装置”

,最终使精神性从物质性中涌现而出。

四、方言写作的现代性价值

《物质喙物质》的成功在于其避免了方言写作常见的民俗化陷阱,转而挖掘粤语在哲学表达上的独特潜力。

正如本雅明所言“翻译必须透过语言间的差异来追寻更纯粹的语言”

,树科通过粤语与普通话的语义差,实现了对现代汉语诗性空间的拓展。

诗中“嘟”

(都)与“噈”

(就)等特征词的使用,既保持方言本色,又通过陌生化效果激新的哲学联想。

这种写作策略呼应了德里达对“延异”

(différance)的论述——意义在差异与延迟中产生。

粤语音与汉字书写之间的微妙差距(如“喺”

与“系”

同音异义),恰好成为解构主义诗学的实践场域。

而当诗人写下“你系喺你我系喺我”

时,实则完成了对主体同一性的双重确认:既通过方言坚守文化身份,又通过哲学越地域限制。

《物质喺物质》证明,方言诗歌完全可以参与人类终极问题的探讨。

树科以岭南语言为舟楫,航行在量子物理与存在哲学的深海,最终抵达的却是越地域的普遍性精神港口。

这诗的存在本身,即是对其主题的最佳印证:物质确实是物质,但通过诗性语言的炼金术,物质得以显现其精神性的本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