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物质喺物质 粤语诗性的量子纠缠与存在辩证(1 / 2)
【文学鉴赏】《物质喺物质》:粤语诗性的量子纠缠与存在辩证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多元生态中,方言写作始终保持着独特的诗学张力。
树科以粤语创作的《物质喺物质》(2o25)恰是一将量子物理学术语与岭南语系特质深度融合的哲思性诗作,其通过方言的音义辩证关系,构建了一个关于存在本质的形而上学剧场。
全诗以“量子,电子,分子”
的微观物质单元开篇,却以“精神喺精神”
的断言收束,在音韵回环与语义悖论中,完成了从物质到意识的哲学跃迁。
一、方言音韵的形而上学构造
粤语特有的九声六调系统为这诗提供了天然的哲学韵律。
诗人巧妙利用“喺”
(hai6,表“是”
)与“系”
(hai6,同“是”
)的同音异字、“嘟”
(dou1,表“都”
)与“噈”
(ek1,表“就”
)的声调对比,构建出存在判断的语音迷宫。
“喺唔喺”
与“系唔系”
的音节振荡,令人联想到海德格尔“存在之存在”
(sedesseienden)的音差异——在粤语中,“喺”
作为状态系词更接近“存在于此”
,而“系”
作为判断系词则偏向“本质如是”
。
这种语音的微妙差异,恰与量子力学中粒子“既在此又在彼”
的叠加状态形成互文。
诗中“系嘟唔系唔系嘟喺喺嘟唔喺”
的螺旋式语句,实为岭南诗学对《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的当代回应。
粤语否定词“唔”
(4)与肯定词“喺”
形成的音义对位,既符合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
理论中规则与变异的辩证,又暗合佛教天台宗“三谛圆融”
的哲学范式——假谛(现象)、空谛(本质)、中谛(统一)在方言的音节碰撞中达成和解。
二、物质性与主体性的量子隐喻
诗人将现代物理学术语置于岭南语言场域的行为,本身即是一场诗学实验。
“量子”
在粤语音中(1oeng6i2)与“两只”
(量词)形成谐音关联,使科学术语瞬间获得在地性解读。
这种语言策略令人想起伽达默尔所言“理解总是通过语言媒介实现的”
,而粤语作为媒介,在此展现出比普通话更丰富的音义纠缠可能。
诗中反复出现的“你哋”
(nei5dei6,你们)与“我哋”
(ngo5dei6,我们)构成主体间性的对话模型。
当诗人质问“你哋,噈喺你哋?咁话,佢哋?我哋呢?”
时,实则在探讨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在人文领域的映射——观察者本身即是观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更精妙的是,粤语复数词“哋”
本身具有集合性与个体性的双重意味,这与玻尔“互补原理”
中看似矛盾实则共存的特性形成诗性呼应。
三、存在辩证的岭南诗学表达
全诗最富哲学张力的段落出现在“我喺你哋唔喺你哋我噈系我……”
的宣言中。
这里同时存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的主体确认、禅宗“见山不是山”
的认知辩证,以及量子纠缠中“此粒子与彼粒子共享状态”
的科学隐喻。
粤语特有的语序结构(如判断词后置)使“我噈系我”
比普通话“我就是我”
更具本质断言的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