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将心畀心 粤语诗中的存在论与母性叙事重构(1 / 2)

加入书签

将心畀心:粤语诗中的存在论与母性叙事重构

——以树科《唔喺阿妈身边时》为中心的诗学探析

文元诗

【引言】

粤语诗歌作为汉语诗学的地方性实践,始终在标准语与方言的张力中构建独特的审美空间。

树科表于《诗国行》的《将心畀心》(副题“唔喺阿妈身边时”

),通过粤语口语的肌理与存在主义式的母子关系叩问,实现了对传统母性颂歌的祛魅与重构。

这诗在音韵的在地性与情感的普遍性之间建立辩证关系,恰如黄仲则“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的孤寂,却以岭南语言景观赋予新的现代性诠释。

【一、方言的诗学转译与存在困境】

“阿妈,阿妈,阿妈佢经已噈似冇咗手脚咯”

——开篇的呼语重复与粤语虚词“噈似”

(意为“就好像”

)构成情感的双重锚点。

这种对方言语气词的诗化运用,令人联想到白居易“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的口语化叙事,但树科通过“冇咗手脚”

的躯体隐喻,将母爱神话解构为具身化的脆弱存在。

老去的母亲从庇护者变为被凝视者,语言能力丧失(“讲唔到嘢”

)与视觉隔阂(“睇唔到我哋成日”

)形成海德格尔所称的“被抛状态”

,子女的缺席则加剧了这种存在性孤独。

护士喂食时“摇起,佢坐坐”

的机械动作,与“林荫道晒晒”

的自然意象并置,暗合陶渊明“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的生命流逝感。

但粤语叠词“晒晒”

既指向阳光的物理照耀,更隐喻着衰老被暴露于公共视野的窘迫——“晒晒佢嘅迟钝”

中的“晒”

字,在粤语语境中兼具“炫耀”

与“曝晒”

的双关,使母亲的病体成为被观看的客体,颠覆了传统孝道叙事中“慈母倚门情”

的浪漫化想象。

【二、时间性的断裂与记忆考古】

诗人通过“苏虾仔”

(婴儿)与“童车期”

的童年回溯,构建了双向的时间裂隙:“我哋”

的婴儿期与母亲的暮年期形成镜像对照。

这种代际时间的互文令人想起李商隐“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

的时空错位感,但树科以粤语特有的“心思思”

(念念不忘)一词起伦理诘问:当子女曾是全面依赖母亲的婴儿时,是否曾以同等细腻体察母亲的心绪?

“喺一齐咗,又相睇心泣”

这句结语,在粤语语法中具有多重解译空间:“相睇”

既可作“相互凝视”

,亦含“相亲”

(传统婚俗用语)的谐音双关;“心泣”

较之普通话“哭泣”

更强调无声的内在悲鸣。

这种语言的多义性揭示出亲情关系的本质困境:物理空间的“在一起”

未必导向心灵的相互照见,正如《诗经·蓼莪》所言“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但树科并未沉溺于道德自责,而是通过方言的暧昧性,呈现了人类永远无法完全共情他者的存在论局限。

【三、声律节奏与情感架构】

全诗采用粤语九声调值营造音乐性:平仄交替如“手脚咯”

(仄仄仄)与“眼光”

(仄平)形成声调塌陷,模拟机能衰退的节奏感;重复出现的双唇音“妈”

(aa1)与齿龈音“晒”

(saai3)构成音韵上的母子对话结构。

这种声律设计暗合刘勰《文心雕龙·声律》所言“声画妍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