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粤语诗圆的诗学赏析(6 / 7)
象“月”
是全民族共通的文化符号,“团圆”
“生活”
等主题也具有普世性,非粤语区读者即便不熟悉方言细节,也能透过意象与情感,读懂诗歌的深层内涵。
这种“地域特色”
与“普世价值”
的融合,为现代方言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证明方言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能成为表达人类共同情感的有效工具。
其次,《圆》在“古典意象的现代转化”
上极具启性。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多与“思乡”
“怀人”
“悲秋”
等情感绑定,如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的乡愁,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的孤寂。
而《圆》则打破了这种固定的情感模式:它既继承了“月喻团圆”
的古典传统(如“十五月圆心满圆月”
),又赋予“月”
新的现代内涵——它不再是引悲情的载体,而是见证生活美好的伙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天体,而是融入“柴米油盐”
的日常元素。
这种转化,让古老的“月意象”
焕出新的生命力,证明古典文化资源并非只能被“怀念”
,更能被“活用”
,为现代诗歌意象的创新提供了思路。
在现实意义层面,《圆》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慢下来”
的生活哲学。
如今,“内卷”
“焦虑”
成为社会高频词,人们在追逐效率与成功的过程中,逐渐忽略了生活本身的美好——就像很少有人再像古人那样,停下脚步抬头望月。
而《圆》以“近嘅睇月远嘅望月仰月”
的细节,引导读者重新关注身边的自然与情感:“睇月”
是细致的观察,“望月”
是悠远的遐想,“仰月”
是虔诚的感受。
这些动作,本质上是让心灵从浮躁中抽离,回归平静与专注。
同时,诗中“屋企月,家家月”
的表述,也唤起人们对家庭的重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家庭的团圆与温暖,正是缓解焦虑的重要力量。
这种对“自然”
与“家庭”
的双重呼唤,让《圆》成为一治愈人心的小诗,具有重要的精神抚慰价值。
此外,《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也具有现实意义。
粤语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包含着务实、乐观、重家庭的文化特质。
《圆》中“接纳不圆”
的豁达(唔圆嘅,嘟喺月)、“关注日常”
的务实(柴米油盐酱醋茶)、“重视家庭”
的温情(屋企月,家家月),正是粤语文化特质的诗意表达。
在全球化与普通话推广的背景下,地域文化面临着被淡化的风险,而《圆》这样的粤语诗歌,通过艺术化的表达,让年轻一代感受到方言与地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意识,这对于保护文化多样性、丰富民族文化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树科的《圆》,以短短三段、数十个字的篇幅,构建了一个丰富而深邃的诗学世界。
它用粤语的韵律传递生活气息,用“月”
的意象串联古今情感,用辩证的思考揭示生活本质,在“短章”
中呈现出“大境界”
。
读这诗时,我们仿佛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夜幕降临,诗人站在粤北韶城的沙湖畔,抬头望月——月光洒在湖面,也洒在千家万户的窗前;照亮了神话中的玉兔,也照亮了人间的柴米油盐。
在这一刻,自然与人文、古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