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粤语诗力度的诗学解析与文化意蕴探寻(1 / 7)

加入书签

《力度》(粤语诗)

文树科

问世间,边嗰力大?

信唔信,金木水火土……

万事物,佢哋嘟有力度

同人比:我哋精神嘅知道嘅……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728粤北韶城沙湖畔

粤语诗《力度》的诗学解析与文化意蕴探寻

文阿蛋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多元版图中,方言诗歌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基因与鲜活的语言生命力,为诗歌创作注入了别样的活力。

树科创作的粤语诗《力度》,虽篇幅短小,却以凝练的笔触、质朴的诘问,在“金木水火土”

的传统意象与“精神力度”

的现代思考间搭建起桥梁,既彰显了粤语作为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又对“力度”

这一永恒的哲学命题作出了富有时代感的回应。

本文将从语言诗学、意象建构、主题意涵、文化语境四个维度,对《力度》进行细致的文本细读与诗学阐释,探寻其在方言诗歌创作中的价值与意义。

一、粤语语言的诗性激活:韵律、质感与文化身份的彰显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方言诗歌的核心价值之一,便在于对特定方言语言特质的掘与激活。

《力度》选择以粤语为创作载体,并非简单的语言选择,而是对一种地域文化精神与语言审美范式的自觉坚守。

粤语作为中古汉语的“活化石”

,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语音、词汇与语法特征,其声调的复杂性(九声六调)、词汇的生动性以及表达的口语化特质,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韵律资源与质感层次。

《力度》开篇以“问世间,边嗰力大?”

起笔,“边嗰”

作为粤语中“哪个”

的口语化表达,相较于普通话的“哪个”

,更具生活气息与对话感。

这种诘问式的开篇,如同民间歌谣中的“起兴”

,以直白朴素的口吻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仿佛诗人正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力度”

这一话题。

从语音韵律来看,“间(gaan1)”

与“大(daai6)”

在粤语声调中,一为高平调,一为低平调,声调的起伏形成了自然的韵律节奏,读来朗朗上口,避免了书面语诗歌可能存在的生硬感。

这种韵律并非刻意雕琢的结果,而是粤语语言本身的声调规律在诗歌中的自然流露,体现了“以声传情”

的传统诗学追求。

再看“信唔信,金木水火土……”

一句,“唔信”

作为粤语中“不信”

的否定表达,简洁明快,且“信(seon3)”

与“唔(4)”

的声调组合,形成了短促而有力的节奏,强化了诘问的语气,既带有几分俏皮,又蕴含着对传统认知的审视。

在词汇选择上,“金木水火土”

虽为汉语通用的五行概念,但在粤语语境中,这一概念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粤语地区的民间信仰、传统习俗中,五行观念渗透于婚丧嫁娶、建筑布局等方方面面,诗人选用这一意象,既借助了传统文化的共同认知,又融入了粤语地区的文化语境,使“金木水火土”

的意象不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带有地域文化温度的符号。

此外,粤语的口语化特质还赋予了诗歌一种“在场性”

“万事物,佢哋嘟有力度”

中的“佢哋”

(他们)、“嘟”

(都),均为粤语日常交流中的常用词汇,这种口语化的表达使诗歌摆脱了书面语的束缚,仿佛诗人正在观察身边的万事万物,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直接诉诸笔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