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粤韵凝魂昆仑铸魄(1 / 5)
《我哋嘅昆仑啊》(粤语诗)
文树科
巍巍昆仑山!
昆仑系山咩?
山海话丘墟
神集群绵绵……
佢喺新青藏?
佢喺乡下边?
滔滔黄河啊
滚滚长江水……
跟问万里墙
龙人心上城?
登高睇月近
茫茫原原线……
一盘冰心玉
昆仑光缘见……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919藏区拉萨河畔
粤韵凝魂,昆仑铸魄
——树科《我哋嘅昆仑啊》诗学解构
文阿蛋
在汉语诗歌的长河中,方言诗歌始终以其独特的地域肌理与文化基因,成为映照民族精神光谱的重要支流。
树科创作的粤语诗《我哋嘅昆仑啊》,以岭南方言为舟,载华夏山河之魂,在“巍巍昆仑”
的意象建构中,完成了一次跨越地域与时空的文化对话。
这收录于《诗国行》(2o25年9月19日藏区拉萨河畔藏版)的诗作,既保留了粤语诗歌的市井温度与韵律美感,又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昆仑”
意象的厚重底蕴,其诗学价值不仅在于语言形式的创新,更在于通过方言与经典意象的碰撞,重构了现代人对民族文化根脉的认知与情感联结。
一、方言诗学:粤语的韵律张力与情感在场
粤语作为中古汉语的“活化石”
,其九声六调的语音系统与丰富的虚词、语气词,为诗歌创作提供了独特的韵律空间。
《我哋嘅昆仑啊》开篇即以“巍巍昆仑山!
昆仑系山咩?”
的诘问破题,其中“系”
(是)、“咩”
(吗)等粤语常用虚词,不仅构建了口语化的对话语境,更通过语气词的韵律变化,赋予诗歌灵动的节奏感。
相较于普通话诗歌的规整韵律,粤语诗歌的声韵体系更贴近古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如“山”
“墟”
“绵”
等字的押韵,既符合粤语中“殷”
韵的音规律,又暗合《诗经》“风、雅、颂”
的声韵传统,形成“古今对话”
的韵律张力。
从情感表达层面来看,粤语的方言特质让诗歌的情感传递更具“在场性”
。
诗中“佢喺新青藏?佢喺乡下边?”
的设问,以“佢”
(它)、“喺”
(在)等方言代词与动词,构建了一种亲切的“对话视角”
,仿佛诗人正站在山河之间,与昆仑进行一场私密的交谈。
这种“在场感”
的营造,打破了传统山水诗的“静观视角”
,让读者得以通过方言的“烟火气”
,感受到诗人对昆仑的真切叩问——既是对地理空间的追问,也是对文化认同的探寻。
正如清代诗论家叶燮在《原诗》中所言:“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
树科以粤语为载体,将个人胸襟与山河气象融为一体,让方言不再是单纯的语言工具,而是成为情感与文化的“容器”
,承载着对民族根脉的深情凝望。
此外,粤语中丰富的叠词与语气词,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浓度。
“神集群绵绵”
中的“绵绵”
,既描绘出神山群峰连绵不绝的视觉景象,又通过粤语中叠词的轻柔音,传递出对神灵的敬畏与温情;“茫茫原原线”
中的“茫茫”
“原原”
,则以叠词的韵律感,勾勒出高原辽阔无垠的空间意境,让读者在语言的节奏中,感受到山河的雄浑与苍茫。
这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