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知行合一诗性证道(1 / 2)
知行合一的诗性证道
——粤语诗《知行》的现象学解读与心学诗学建构
诗学观察者
(引论:方言写作的哲学维度)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星丛中,粤语诗歌以其独特的语音质地与思维语法,构建出别具一格的言说场域。
树科先生的《知行》一诗,恰如王阳明"
岩中花树"
公案的现代回声,通过粤语特有的否定性语法("
唔喺嘟唔喺"
)与递进式肯定("
噈喺"
),在音韵的抑扬顿挫间完成了对"
知行本体"
的诗性演绎。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强调"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而此诗以方言的鲜活肌理,让五百年前的哲学命题在当代语境中重新绽放。
(一)否定性修辞与心学解构
诗歌开篇即以双重否定建构认知迷宫:"
唔喺你知道咗乜嘢嘟唔喺你知咗,做到咗"
。
这种"
非知非行"
的表述方式,令人想起禅宗"
说似一物即不中"
的否定性话头。
粤语中的"
乜嘢"
(什么)与"
嘟"
(都)构成语义的绝对悬置,恰如胡塞尔现象学"
加括号"
的还原方法,将世俗认知放入悬置判断的领域。
诗人通过方言特有的否定词"
唔"
(不)的重复锤击,实现了对经验性认知的彻底解构,这与王阳明"
心外无物"
的本体论取消形成跨时空呼应。
(二)主体间性的认知攀升
诗歌转折于"
噈喺你谂咗我"
的顿悟时刻,粤语"
谂"
(想)字兼具思考与挂念的双重意蕴,构建出主体间性的认知模型。
当认知活动从主客二分转向"
我-你"
对话,登山意象便从物理位移升华为精神共契。
"
登高,步步高,越嚟越高……"
的层递句式,在粤语九声调系的音高变化中获得声义同构的效果,每个"
高"
字因所处调类不同(阴平、上升或去声),在听觉上形成螺旋上升的声学意象。
这种语音现象与朱熹"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的为学之道形成微妙互文。
(三)戏谑语态中的本体确证
"
嘻嘻"
的插入堪称神来之笔,粤语特有的语气词在此既消解了认知的严肃性,又暗合王阳明"
活泼泼地"
的体认方式。
诗人以"
我唔定高唔高"
的自我悬置,反衬出"
你噈定喺真嘅高咗"
的绝对肯定,这种辩证结构令人想起庄子"
鱼乐之辩"
的认知悖论。
粤语判断词"
喺"
(是)与程度副词"
真嘅"
(真的)构成的强调句式,在语言学上形成"
存在论重音"
,与海德格尔"
此在"
(dase)的澄明之境遥相呼应。
(诗学建构:方言的哲学承载力)
该诗展现的粤语诗学魅力在于:1)声调系统对哲学概念的声义编码(如"
高"
字的多调性呈现);2)方言语法对传统思辨的现代转换(否定词叠加构成的现象学还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