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粤语诗九三吟的历史记忆与诗学建构(7 / 8)
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情感的冲击。
这种情感与体验的传递,是文献记载难以替代的,它能够让历史记忆深入读者的内心,成为读者情感与精神的一部分,从而实现历史记忆的长久保存。
从意象建构的角度来看,《九三吟》通过独特的意象选择,为历史记忆构建了鲜明而深刻的视觉与情感符号。
“狼”
与“魔”
是诗歌中核心的意象,诗人用“狼嘅心”
“魔嘅毒”
来形容日本侵略者与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这两个意象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与视觉冲击力,能够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侵略者的残暴与狠毒。
这种意象建构不仅符合民众对侵略者的认知与情感,也具有广泛的文化共识基础——在人类文化中,“狼”
通常象征着贪婪、残暴,“魔”
通常象征着邪恶、黑暗。
将侵略者比作“狼”
与“魔”
,既准确地传达了历史的真相,又让历史记忆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被读者记住。
同时,诗歌中的“九月三”
这一日期意象,也具有重要的记忆保存功能。
“九月三”
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符号,诗人通过在诗歌中反复强调“九月三”
,如“八十年九月三纪念日日本鬼!”
“九月三要记仇心有恨噈大爱……”
,让这一日期与历史记忆紧密结合,成为唤醒民族集体记忆的“触器”
。
每当读者看到或听到“九月三”
,就会联想到《九三吟》所传递的历史记忆与情感,从而实现历史记忆的不断强化与传承。
此外,《九三吟》对历史记忆的诗性保存,还具有唤醒当代人历史意识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随着消费主义与娱乐文化的盛行,一些人对历史的关注度逐渐降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有所抬头,对历史记忆的保存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九三吟》以诗歌的形式,将历史记忆与审美体验相结合,让读者在感受诗歌艺术美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教育的熏陶。
诗歌中强烈的情感表达与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引读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反思,唤醒读者的历史意识与责任感。
例如,诗歌中“要记仇心有恨”
的表述,能够让读者认识到历史伤痛的沉重,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噈大爱”
的升华,则能够让读者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与价值观。
这种通过审美体验唤醒历史意识的方式,比单纯的历史说教更加有效,它能够让历史记忆真正融入读者的内心,成为读者行动的指南与精神的支撑。
五、结语:方言诗歌的时代价值与《九三吟》的典范意义
在汉语诗歌展的历史进程中,《九三吟》以其独特的文本语境、鲜明的语言诗学、丰富的思想内涵与重要的文化价值,成为当代方言诗歌创作的典范之作。
这诗不仅展现了粤语诗歌的独特魅力,也为方言诗歌的展指明了方向,更在历史记忆的保存与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等方面挥了重要作用。
从方言诗歌的展角度来看,《九三吟》打破了地域与语言的限制,证明了方言诗歌不仅具有地域文化价值,也具有普遍的民族文化价值与时代价值。
以往,方言诗歌往往被视为“小众”
的艺术形式,局限于特定的地域与人群,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可与传播。
而《九三吟》通过对重大历史题材的关注与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挖掘,让方言诗歌摆脱了“小众”
的标签,成为能够引民族集体共鸣的艺术作品。
它表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