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神性退场后的诗性复魅(3 / 3)
最普世的存在焦虑。
正如本雅明所说"
翻译必须透过语言的差异性来寻找纯粹语言"
,树科的创作实践揭示了方言写作的悖论力量——越是彻底地回归方言的语音特质和语法结构,就越能突破标准语的意识形态遮蔽,抵达存在本相。
在"
神创造咗人?人创造咗神!
"
的轮回诘问中,粤语的入声字"
咗"
(了)以急促的闭音节切割神圣时间,将创世神话解构为语言事件本身。
结语:在这组以问号为题的诗歌中,树科完成了对方言诗学的存在论升级。
每个粤语音都成为存在的测度,每处方言语法都构成认知的爆破。
当博物馆的人类化石在标准语解说词中被驯化为知识对象时,正是这些带着喉塞音和鼻化韵的粤语诗句,让沉默的骨骼重新开始言说——不是作为科学标本,而是作为存在之谜的见证者。
在这个意义上,《人?》组诗不仅延续了从屈原《天问》到艾略特《荒原》的追问传统,更以方言的诗性复魅,为汉语诗歌开辟了新的认知边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