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累生累世诗学阐释(2 / 2)

加入书签

"

此在"

概念的方言重写。

粤语特有的时间表达"

2o25713"

采用阿拉伯数字与汉字的混合纪年,在时间维度上制造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张力。

这种时空书写策略,与诗中对感知确定性的消解形成镜像结构——正如量子物理中的"

观察者效应"

,任何时空标记都是特定文化语境的观测结果。

四、存在之思:疲惫感中的认知觉醒

"

今日咁攰?"

的疲惫宣告,在粤语爆破音中撕开现代性困境的裂缝。

这种疲惫并非单纯的体力透支,而是存在主义层面的"

被抛"

状态。

当诗人诘问"

仲话喺前世今生修嚟嘅现象?"

,实则是在质询海德格尔"

被抛入世"

的生存论命题——如果前世修行换来的是今生的疲惫,那么所谓"

修得"

是否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困境?

诗末"

嘟讲唔定嘅一千次回眸"

的自我解构,将佛教的轮回观转化为对确定性的消解。

这种认知悖论让人想起歌德《颜色论》对牛顿光学理论的质疑,但树科将其置于方言的阐释框架中:当"

回眸"

成为可计量的行为资本,当"

功德"

沦为职场晋升的筹码,所有关于存在的确定性都不过是方言性的临时共识。

五、诗学价值:方言写作的认知突围

在普通话写作试图建立统一认知范式的时代,树科的方言诗学实践具有特殊的认知价值。

正如《科普式粤语民谣创作方法》揭示的,粤语中"

经已紧要"

等古汉语残留用字,在当代语境中焕出新的生命力。

《累生累世》通过"

嘅度"

等助词的语法功能,构建起抵抗认知霸权的诗学堡垒——每个"

客观世界"

都是方言性的,正如每个方言都是通向存在本质的独特路径。

这种写作实践不仅是对岭南文化基因的诗学解码,更是对人类认知局限的哲学告解。

当"

心想事成"

的古老祝辞被方言的利刃解剖,我们得以在语音的褶皱里窥见存在的本相:所有确定性都是临时共识,而诗,正是在这种共识的裂缝中生长的野性智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