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方言的灵韵(1 / 2)
方言的灵韵
——论粤语诗《累生累世》中的语言诗学与存在叩问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方言写作始终是一条隐秘而丰沛的支流。
当普通话以标准化姿态统领文学表达时,粤语、吴语、闽南语等方言却以其独特的语音特质和语法结构,为诗歌注入了别样的生命力。
树科的《累生累世》正是一典型的粤语诗作,它以市井口语的鲜活质地,承载了关于生命轮回与存在意义的形而上思考,在"
步行街"
的日常场景与"
累生累世"
的永恒追问之间,构建了一个极具张力的诗意空间。
诗歌开篇即以粤语特有的感叹词"
?"
打破沉默:"
今日咁攰?仲话喺前世今生修嚟嘅现象?"
这种音短促的语气词在粤语中承担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功能,是标准汉语难以精确转译的声音符号。
"
攰"
字在粤语中专指身体疲惫,比普通话的"
累"
更具肌理感和即时性,读者几乎能看见说话者揉着酸痛的肩膀、拖着沉重步伐的形象。
诗人将这种日常的疲惫感与"
前世今生"
的佛教轮回观并置,形成了第一个诗意悖论——当下的身体感受何以成为累世修行的结果?这种设问方式消解了宗教话语的崇高性,使其降格为对生活困顿的通俗解释,体现了粤文化务实而又略带戏谑的处世哲学。
诗歌第二节的"
讲噈讲,话时话"
运用了粤语特有的重叠式口语结构,这种重复不是为了强调,而是模拟市井交谈中的随意性与即兴感。
在粤语语境中,这类短语往往预示着话题的转折或反讽的出现。
果然,诗人紧接着抛出质疑:"
边个又会唔谂谂做做功德,益益第日?"
粤语"
谂谂"
比"
想想"
更具沉思的绵长感,"
做做益益"
的动词重叠则削弱了行为的郑重性,暗示功德修行可能沦为功利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
第日"
这个粤语特有词汇,它既指"
将来"
又暗含"
他日"
的不确定性,与佛教"
来世"
概念形成微妙互文。
诗人以市井智慧解构宗教教义,揭示出人类对待永恒命题的实用主义态度。
诗歌的末节呈现出抒情性的转折:"
唉!
有乜嘢喺容易嘅嘟讲唔定嘅一千次嘅回眸换得到你下世嘅一笑……"
叹词"
唉"
与语气词"
嘅"
的搭配,构成粤语特有的情感韵律,比普通话更富音乐性和感染力。
"
嘟讲唔定"
这个粤语短语中的否定形式"
唔"
与"
定"
的搭配,传递出比"
说不准"
更强烈的犹疑与无奈。
诗人巧妙化用"
五百次回眸换一次擦肩"
的佛家典故,却将其扩展为"
一千次回眸"
与"
下世一笑"
的时空交易,在数字的夸张增殖中,既消解了原典的浪漫色彩,又意外地赋予了它新的悲怆深度。
这个想象中的来世场景,最终折射出的仍是现世情感的缺憾与执念。
从诗学传统看,《累生累世》延续了岭南文学"
以俗为雅"
的美学路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