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肉身维度下的记忆诗学(1 / 2)
《肉度嘅记忆》(粤语诗)
文树科
细阵时嘅哭声笑声
嘟会先谂到阿妈……
大个咗唔住喺屋企
闻到啲吞口水嘅味道……
反正,听到国歌音响
噈醒起喺升旗嘅广场度……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73粤北韶城沙湖畔
《肉身维度下的记忆诗学》
——读树科《肉度嘅记忆》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版图中,粤语诗以其独特的语言质地与地域文化烙印,开拓出一片别样的审美天地。
树科的《肉度嘅记忆》恰似一颗在粤语诗苑中悄然光的星辰,以简洁却深邃的笔触,勾勒出记忆与肉身感知交织的奇妙图景,引领读者踏入一场关于个体经验与集体意识的回溯之旅。
肉身感知:记忆的原初触媒
诗的开篇,“细阵时嘅哭声笑声,嘟会先谂到阿妈”
,瞬间将读者拽入童年的时光隧道。
这里,“哭声笑声”
作为最本真的肉身声,成为唤起记忆的第一把钥匙。
从心理学角度看,童年时期的情感体验往往与身体感知紧密相连,而母亲则是这一时期情感与生存需求满足的核心纽带。
正如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足够好的母亲”
概念,在婴幼儿阶段,母亲给予的身体抚触、情感回应等,构建起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与对世界的认知。
在树科的诗里,这种早期的肉身与情感关联,被凝练为对母亲的本能联想,母亲成为童年记忆的肉身化符号,承载着温暖、呵护与最初的情感启蒙。
“大个咗唔住喺屋企,闻到啲吞口水嘅味道”
,随着成长,肉身感知从听觉转向味觉。
“吞口水嘅味道”
,看似直白粗俗,却极具生活质感。
它或许是街头小吃摊飘来的香气,或许是家中厨房传出的饭菜香,无论具体所指为何,这种味觉刺激瞬间打破空间的隔阂,将离家的游子拉回到往昔熟悉的生活场景。
罗兰?巴特在《恋人絮语》中提及,身体的感官记忆往往比理性记忆更为深刻和持久,味觉作为一种强烈的感官体验,能够在瞬间激活沉睡在心底的记忆,让过去的生活片段以鲜活的姿态重回当下,这便是诗中味觉触记忆的深层逻辑。
记忆的层次:个体与集体的交响
诗中的记忆并非孤立的个体经验,而是在个体记忆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集体记忆的宏大叙事。
“听到国歌音响,噈醒起喺升旗嘅广场度”
,国歌作为国家的声音象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唤起集体意识的力量。
在升旗仪式这一集体仪式场景中,个体被纳入到国家、民族的集体框架之下,此时的记忆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是上升到民族情感、国家认同的高度。
从诗学理论来看,这体现了卡西尔在《人论》中所阐述的象征形式的力量。
国歌作为一种象征符号,通过声音媒介,将个体与集体紧密相连,激活了深藏在民族文化基因中的集体记忆。
在升旗仪式的特定空间与仪式流程中,个体的肉身感知(听到国歌、站立在广场)与集体记忆(国家的历史、尊严、荣耀)相互交融,形成一种越个体的精神体验。
这种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交织,拓展了诗歌的内涵深度,使《肉度嘅记忆》从一单纯的个人回忆诗,升华为对时代、国家记忆的诗意承载。
粤语语言:地域文化的独特编码
树科选用粤语进行创作,为诗歌注入了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粤语,作为岭南地区的母语,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其独特的词汇、语法与音,构成了与普通话截然不同的语言景观。
诗中的“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