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生存困境的诗意叩问(2 / 2)
>
五、音义同构的苦难书写
诗中"
奔奔走走"
(ban1ban1au2au2)的双唇音爆破,模拟着丛林逃亡的喘息;"
谂谂啲"
(1a21a2di1)的舌尖音则暗示思维的黏着状态。
这种音义同构现象令人想起《文心雕龙》"
声含宫商,肇自血气"
,但粤语九声系统使情感表达更具数学精确性。
尤其"
唔舍得"
(4se2dak1)的声调曲线(中平-中升-高平),恰似不舍情感的波形图,其表现力远普通话的平直音。
结语:方言诗学的现代转型
《喺丛林度》证明:粤语不仅保存着《粤风》"
竹叶歌"
的民间智慧,更能承载海德格尔式的哲学沉思。
当"
走定系唔走"
的生存困境被方言的韵律赋形,诗歌便获得了抵抗全球化的地方性力量。
在树科笔下,粤语不再只是工具性方言,而是如本雅明所说的"
纯语言"
——那个消弭了工具理性,让存在自身得以显现的诗性空间。
这种语言自觉,或许正是汉语诗歌在普通话霸权下重获生机的秘密路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