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方言肌理中的文明长卷(1 / 2)

加入书签

《中文……》(粤语诗)

文树科

始皇开始,中国汉字

甲骨度嚟,宇宙度嚟

喺热头月光

喺山水江湖海洋

喺油盐酱醋茶

喺三餐一宿度嚟……

齐家嘟亲佢

识打功夫嘅佢……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6粤北韶城沙湖畔

《方言肌理中的文明长卷》

——论树科《中文……》的文化诗学建构

文阿蛋

在汉语言诗歌的谱系中,粤语诗犹如珠江入海口的礁石,既承受着普通话诗歌浪潮的冲刷,又倔强地守护着岭南文化的独特肌理。

树科的《中文……》以不足百字的篇幅,在粤语方言的特殊语法与声调中,构建起汉字文明的宏大叙事。

这诗不仅是对文字起源的追溯,更是一次方言与文化基因的深度对话,其背后蕴藏着粤语诗特有的美学价值与文化担当。

一、方言的诗性解码:粤语语法的陌生化表达

粤语作为中古汉语的“活化石”

,其九声六调的复杂声韵系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独特的音乐性。

《中文……》开篇“始皇开始,中国汉字甲骨度嚟,宇宙度嚟”

,“度嚟”

(从……来)的语法结构打破了普通话诗歌惯用的“来自”

表述,形成语言层面的陌生化效果。

这种方言特有的介词结构,如同在诗歌的平滑表面凿刻出纹路,迫使读者重新审视文字的来处。

相较于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的直白铺陈,粤语诗中的语法变异更接近艾略特在《荒原》中对语言的解构。

“喺热头月光喺山水江湖海洋”

连续使用粤语介词“喺”

(在),形成密集的空间罗列,这种重复性的句式构建起汉字无所不在的生存场域。

不同于现代汉语诗歌追求的“诗无达诂”

,粤语诗通过方言语法的限定性,将抽象概念锚定在具体的粤语文化语境中。

二、文明密码的多维书写:从甲骨到日常的符号迁徙

诗中“甲骨度嚟,宇宙度嚟”

将汉字的起源推向宇宙洪荒的维度,这种现实的想象与殷商时期甲骨文的考古现形成奇妙互文。

甲骨文作为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占卜符号,承载着先民对未知世界的敬畏,而诗人将其与“宇宙”

并置,暗示文字自诞生起便具有越时空的神性。

当诗句转入“喺油盐酱醋茶喺三餐一宿度嚟”

,宏大叙事骤然落地。

这种从宇宙到灶台的视角转换,暗合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

的哲学命题。

粤语地区特有的饮食文化符号——“油盐酱醋茶”

,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更成为汉字意义生成的物质载体。

在其他方言诗歌中,如吴语诗常用“甏”

“囡囡”

等意象,闽南语诗偏好“呷饱未”

“矸仔”

等表述,而粤语诗中的“油盐酱醋茶”

则以其烟火气,构建起岭南文化特有的生活诗学。

三、文化认同的双重变奏:方言诗的现代性困境与突围

粤语诗自清代何淡如以俚语入诗起,便面临雅俗之辩的永恒命题。

何淡如《羊城竹枝词》“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

,将方言俚语与竹枝词格律完美融合;廖恩焘《嬉笑集》“电灯唔着因为火,风扇唔郁为无风”

,以戏谑口吻解构现代文明。

树科的《中文……》延续了这种传统,却在当代语境下呈现出新的困境——在普通话主导的文化场域中,粤语诗既要保持方言的纯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