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从世界问看粤语诗的独特魅力(1 / 3)

加入书签

《世界问》(粤语诗)

文树科

点样证明呢个村嘅正常?

简直简单到鬼咁样:

我有病,我嘅病

噈同川普同斯克撕b嘅相……

我哋啲人到底喺唔喺度?

直头噈呢个村系唔系真嘅?

诗学,哲学,科学

嘟太过犀飞利啦,正常?

唔过嘅光?

宇宙膨胀嘅加?

分明喺设计人类

根本逃离唔到呢个监狱……

去边度揾得到海枯石烂?

你话精神胜过物质?

你试一下饿番三餐三天

你噈知道己己有冇咁噏疯?

人啊人,呢个村外仲有冇有人?

一个鱼缸,一片森林

居然揾唔到己己嘅同类

噈问你怕唔怕阴我哋嘅谋?

神啊神,唔该对话答问……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6粤北韶城沙湖畔

《从<世界问>看粤语诗的独特魅力》

文阿蛋

在诗歌的广袤天地中,粤语诗以其独有的地域文化色彩与语言魅力,占据着别具一格的位置。

粤语,这一承载着千年岭南文化底蕴的语言,其音丰富且富有节奏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别样的表达空间。

粤语诗宛如一颗散着独特光芒的明珠,在诗歌长河中闪耀着独属于自己的光辉。

《世界问》便是这样一极具代表性的粤语诗,其以独特的视角、直白而深刻的语言,对世界、人类、社会等诸多宏大命题展开了叩问与思索。

粤语诗的展脉络与文化底蕴

粤语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其源头可追溯至久远的过去。

在古代,粤语地区便有诸多文人尝试以粤语入诗,为粤语诗的展奠定了基础。

晚清举人何淡如堪称粤语格律诗的开创者,他打破了格律诗只用文言创作的传统教条,将粤语口语融入诗中,虽与传统有所冲突,却创造出了鲜活的文学形象与独特的意境。

例如他的《垓下吊古》:“咁高咁大咁嵯峨,死到临头重唱歌。”

此诗描绘楚汉相争中项羽的败绩,读来自然流畅,既符合传统诗的格律,平仄协调,对仗工整,又巧妙运用方言俚语,采用平水韵的“歌”

韵部作韵脚,朗朗上口,尽显诙谐幽默。

继何淡如之后,廖恩焘、胡汉民等文人也积极投身于粤语诗的创作,留下了诸多佳作。

廖恩焘的《嬉笑集》在嬉笑怒骂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如《漫兴》中“全城几十万捞家,唔够官嚟夹子扒。

大碌藕兼抬惯色,生虫蔗亦啜埋渣”

,辛辣地讽刺了贪官的贪婪与不择手段。

粤语诗的展与岭南地区的文化紧密相连。

岭南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务实的特点,这种文化特质在粤语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粤语诗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岭南地区社会风貌、人文精神的生动写照。

它反映了岭南人民的生活百态、情感世界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与思考,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世界问》的语言特色

口语化表达的质朴与力量

《世界问》的一大显着语言特色便是大量运用口语化表达。

诗中诸如“点样证明呢个村嘅正常?”

“我哋啲人到底喺唔喺度?”

“你试一下饿番三餐三天”

等语句,皆以日常粤语口语入诗。

这种口语化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仿佛是诗人在与读者面对面地交流、探讨问题。

它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的隔阂,让读者能够更直接、更轻松地理解诗歌所传达的内容,拉近了诗歌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