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地嘅心诗学阐释(2 / 2)
"
行行企企"
作为典型的粤语叠字动词,在语音上形成马蹄般的节奏,恰似人类在天地间的永恒跋涉。
这种行走姿态,既是对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现代性改写,又暗合梅洛-庞蒂"
身体现象学"
的核心命题——当我们在大地行走时,身体本身即是丈量天地的卡尺。
"
谂谂睇睇"
的连用,则构建起认知行为的双重维度:"
谂"
(沉思)对应柏拉图洞穴寓言中的理性之光,"
睇"
(观看)呼应拉康"
凝视"
理论中的欲望之眼。
这种知行合一的书写,恰如王夫之所谓"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在身体与世界的摩擦中,诗意的火花得以迸。
四、粤语诗学的裂变与新生
作为一粤语诗,《大地嘅心》在语言策略上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
诗人巧妙运用粤语特有的虚词系统(如"
嘅"
、"
哋"
)、声调差异(如"
心"
阴平与"
鉴"
阴上)及俚俗词汇(如"
热头"
),构建起独特的语音场域。
这种书写实践,既是对现代汉语诗同质化倾向的反拨,亦是对岭南文化记忆的激活——当"
白玉盘古"
的古老意象与"
热力学定律"
的现代知识在诗中相遇,恰似青铜器与集成电路板的对话,在语言废墟上重建诗意的巴别塔。
结语:在心的矿脉中寻找共振石
《大地嘅心》最终指向的,是海德格尔所言"
诗意栖居"
的终极命题。
当诗人写下"
天上地下自有道"
时,这条"
道"
已非老子骑青牛出关的古道,而是量子纠缠中的弦,是dna双螺旋的梯道,是每个生命体与宇宙共振的秘道。
在这诗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粤语诗学的突围,更是人类在科技理性时代,以诗歌守护心灵原乡的精神突围——正如诗中那轮"
白玉盘古"
,既是亘古的月轮,亦是正在结晶的未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