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山河在唇齿间流转(1 / 2)

加入书签

《山河在唇齿间流转》

——论树科《逛山河》的时空诗学与语言狂欢

文文言

一、导言:粤语诗学的当代突围

在全球化与地方性激烈碰撞的21世纪2o年代,树科的《逛山河》以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姿态,将粤语方言的粗粝质感与古典诗学的精微韵致熔铸一炉。

这看似信手拈来的游记诗,实则暗藏三重时空维度:地理空间的折叠重构、历史时间的非线性并置,以及语言场域的突破性实验。

当"

大江南北"

的壮阔图景在粤语特有的九声六调中徐徐展开,诗人完成了一次对传统山水诗的解构与重塑,更在字里行间埋藏着对现代性困境的辛辣讽喻。

二、地理诗学:身体与山河的量子纠缠

节"

曾几何时,曾经何地噈似一一梦游过"

以量子力学般的不确定原理,解构了传统游记诗的纪实传统。

诗人用"

噈似"

(恰似)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粤语虚词,将现实体验转化为意识流的蒙太奇。

"

大江南北"

的地理跨越在"

仰高望低"

的动态视角中完成,川藏的雪山与东海的深渊在"

嘟潜"

(突然潜入)的突兀转换中达成空间并置。

这种现实的空间叙事,恰似沈括《梦溪笔谈》中"

以管窥天,以锥指地"

的认知方式,将客观地理转化为主观心灵的拓扑地图。

第二段对伊春金祖峰的书写,展现了诗人对光影的炼金术。

"

雪夜封路"

的白色困局与"

日出喺你"

的金色绽放形成戏剧性对照,"

面度染上咗光芒"

的细节特写,让人想起谢灵运"

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的工笔技法。

但诗人并未止步于传统山水画的意境营造,"

我心如太阳云间荡荡"

的通感修辞,将物理空间的光明转化为心理空间的澄明,这种转化机制恰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谓"

以象外,得其环中"

的诗学境界。

三、历史诗学:时空折叠中的认知突围

第三节的古今对话堪称全诗的华彩乐章。

"

古人笑今人文山会海四围去"

的诘问,暗合庄子"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的认知局限寓言。

而"

我笑古人佢哋鬼知道佢哋冇飞机"

的戏谑反诘,则以存在主义的荒诞感解构了线性历史观。

这种双向解构的叙事策略,让人想起艾略特《四个四重奏》中"

时间现在和时间过去也许都存在于时间未来"

的时空哲学,更与李商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的时空错位感形成跨时空共鸣。

诗人在此构建了一个三重时空的莫比乌斯环:古代文人的舟车劳顿(历史时间)、现代精英的文牍困局(现实时间)、以及越时空的飞翔想象(验时间)。

这种时空折叠术,恰似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的迷宫结构,将线性历史转化为共时性的存在场域。

四、语言诗学:方言的狂欢与越界

作为粤语诗的典范,《逛山河》在语言实验层面具有范式意义。

"

噈似喺你嘟潜"

等方言词汇的创造性使用,不仅构建了独特的声韵体系,更形成了一种抵抗普通话霸权的语言政治。

这种方言书写策略,让人想起瞿秋白关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