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方言里的诗意回响(1 / 3)
《我嘅诗,我嘅歌》(粤语诗)
文树科
学写诗,心有歌
心有诗,学唱歌……
歌畀阿妈听
佢噈笑呵呵……
歌唱随风走
大地山水嘟点头……
诗歌畀阿妈
诗歌吟吟畀诗国……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612粤北韶城沙湖畔
《方言里的诗意回响》
——论树科《我嘅诗,我嘅歌》的情感张力与诗性表达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趋向先锋实验与语言狂欢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我嘅诗,我嘅歌》犹如一泓清泉,以最本真的语言质地与情感温度,叩击着读者的心灵。
这仅八行的短诗,摒弃了繁复的修辞与晦涩的意象,用粤语方言构建起独特的诗歌场域,将诗歌创作的源起、情感的传递、艺术的共鸣等诗学命题,编织成一曲质朴而动人的生命之歌。
一、方言入诗:语言的本土化与诗意突围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其载体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诗意的呈现。
树科大胆选用粤语方言进行创作,这种选择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诗学宣言意味。
粤语作为汉语方言的重要分支,承载着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密码。
“学写诗,心有歌心有诗,学唱歌……”
,开篇以近乎口语的表述,将诗歌与歌唱的关系娓娓道来。
“嘅”
“噈”
“嘟”
等极具粤语特色的虚词与语气词的运用,不仅让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辨识度,更赋予文本鲜活的生命力。
在传统诗学观念中,文言与普通话长期占据诗歌创作的主流语言地位。
然而,现代诗歌的展早已打破了这种语言壁垒。
意大利诗人但丁在《论俗语》中强调俗语的力量,认为其“像自然的血液一样,从心脏流到全身,使各部分都能挥它的功能”
。
树科的粤语诗,正是通过方言的运用,让诗歌回归到最自然的语言状态,使情感表达更直接、更真切。
这种语言的本土化实践,是对诗歌语言同质化的有力反抗,为当代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粤语独特的音韵系统也为诗歌增添了别样的音乐性。
粤语有九声六调,相较于普通话的四声,其声调变化更为丰富。
在《我嘅诗,我嘅歌》中,虽然没有严格遵循传统诗词的格律,但粤语本身的声调起伏,使诗歌在朗读时自然产生一种节奏感。
“歌畀阿妈听佢噈笑呵呵……”
,“听”
与“呵”
在粤语中的音形成一种和谐的呼应,如同音乐中的和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这种不刻意追求格律而依靠方言本身音韵产生的节奏感,暗合了中国古代“天籁自鸣”
的诗学观念,体现出诗歌语言自然天成的艺术境界。
二、情感脉络:从个体记忆到集体共鸣
诗歌的本质是情感的抒,《我嘅诗,我嘅歌》围绕“阿妈”
这一核心意象,构建起深厚的情感脉络。
“歌畀阿妈听佢噈笑呵呵……”
,短短两句,将子女渴望得到母亲认可的心理,以及母亲欣慰的神态生动地展现出来。
母亲作为最亲近的人,是情感的最初寄托者,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动力源泉。
这种将诗歌献给母亲的表达,在古今中外的诗歌史上并不鲜见。
孟郊的《游子吟》通过“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的细节描写,抒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俄罗斯诗人阿赫玛托娃在《安魂曲》中,也将对亲人的思念与时代的苦难交织在一起。
树科的诗歌同样以亲情为切入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