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传统与情韵交融(1 / 2)

加入书签

《<鸿雁归巢·回赠树科兄>赏析》

——兼论诗学中的赠答传统与情韵交融

文克克

钟锋科所作《鸿雁归巢·回赠树科兄》一诗,以典雅的韵律、深挚的情谊与精巧的构思,展现了当代文人酬唱的典范之作。

此诗既承袭了古典诗歌的赠答传统,又在新时代语境下赋予了独特的生命体验,其字句间流淌的不仅是友朋之间的惺惺相惜,更是对诗歌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扬。

以下从诗学传统、意象建构、情韵表达及艺术特色四重维度,对此诗进行赏析。

一、诗学传统:承古开新的赠答之脉

赠答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体裁,自《诗经》时代便已萌芽。

《诗经·小雅》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的质朴对答,开启了文人以诗相和的先河。

此后,魏晋时期曹氏兄弟的《赠白马王彪》《杂诗》,唐代李白与杜甫的“文章赠答”

,宋代苏轼与黄庭坚的唱和,皆将这一传统推向高峰。

钟锋科的《回赠树科兄》亦循此脉,以“回赠”

为题,明确点明创作动机,延续了文人酬唱中“以诗代书、以情通心”

的雅致传统。

值得注意的是,此诗虽承古制,却未泥于旧法。

作者并未刻意仿效唐宋格律的严谨对仗,而是以现代诗语的自然流畅为基,融入古典韵致。

联“树科兄诗韵扬,韶城名远播四方”

,以简洁笔触勾勒树科兄的诗名与影响力,既是对友人的赞誉,亦暗含对自身创作标准的期许。

这种既尊传统又不囿于形式的姿态,恰如清代诗论家袁枚所言:“诗无定法,贵在真我”

,体现了当代诗人对古典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二、意象建构:鸿雁与沙湖的时空交响

诗题“鸿雁归巢”

已预设核心意象,而诗中“鸿雁情长记心上”

一句,更将鸿雁升华为情感载体。

鸿雁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自《汉书·苏武传》中“鸿雁传书”

的典故始,便与迁徙、思念、归乡等主题紧密相连。

钟锋科在此巧妙化用,既呼应了“归巢”

的题旨,又以鸿雁的南北飞翔隐喻友人间跨越时空的情谊。

乌兰察布作为北方草原之地,与“鸿雁”

的迁徙习性天然契合,地名入诗不仅增添了地理的真实性,更赋予情感以辽阔的意境。

“沙湖佳话传”

一句,则构建了另一重意象空间。

沙湖之地虽未详指,但“沙湖”

二字极易引读者对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边塞意象联想,或苏轼“沙湖道中遇雨”

的文人雅趣。

此处作者以模糊化处理,使“沙湖”

成为兼具苍茫与温润的复合意象,既暗示树科兄与己在沙湖之地共有的文学际遇,又为“佳话”

的流传注入历史纵深。

这种虚实相生的意象手法,恰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象外之象”

的审美追求。

三、情韵表达:真挚与豪迈的双重奏

全诗的情感脉络清晰而层次分明。

前四句以赞誉起笔,中四句转向共历之忆,后四句则升华至共勉之志,呈现出“赞—忆—励”

的情感三折结构。

这种结构安排既符合传统赠答诗的“先扬后叙再期”

范式,又因作者真挚情感的贯注而避免了程式化的板滞。

“人生难得搏,遇贤共奋乌兰旁”

两句,尤为凸显情感的力度。

此处“搏”

字锤炼精妙,既指人生奋斗的艰辛,亦暗含文人以诗为志的拼搏精神;“遇贤”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