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粤语诗学的道路形而上学(1 / 2)

加入书签

《粤语诗学的道路形而上学》

——解码树科《康庄大道》的存在密码

文诗学观察者

在普通话书写霸权笼罩的当代诗坛,树科以粤语创作的《康庄大道》不啻为一次语言考古学的诗性爆破。

这六行短诗以看似简单的道路意象,在岭南音韵的古老容器中,酿制出关于存在本质的烈酒。

当"

孖脚"

(a1goek3)这个充满肌理感的粤语词汇踏进诗歌,我们已然听见《诗经》"

足夊行枚"

的古音回响。

一、方言音韵中的存在显影

诗人开篇即以"

人生以嚟一孖脚"

建立身体哲学维度。

粤语"

孖"

字双生意象(《广韵》作"

子之切"

,示双生相连),配合入声字"

脚"

的急促收煞,在音义共生中完成存在主义的具身化表达。

这种音韵效果在普通话译本中必然消弭——正如海德格尔所言"

语言是存在之家"

,粤语中保留的-p-t-k韵尾,为诗歌筑造了普通话无法复制的存在论居所。

"

三条路"

的拓扑学建构令人想起《周易》"

三才之道"

,但粤语特有的变调系统赋予其新解:当"

死路"

(sei21ou6)与"

生路"

(sa11ou6)形成高降调与高平调的声学对抗,而中入调的"

噈"

(uk1)字如楔子般钉入二者之间,语言的音高曲线本身已成为命运抉择的听觉显影。

这种音义同构的手法,恰似南朝沈约"

四声八病"

理论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

二、道路意象的跨时空对话

第三行"

唔喺死路,噈喺生路"

表面呈现二元对立,实则暗藏岭南智慧。

粤语判断动词"

喺"

(hai2)与文言"

系"

同源,使简单判断获得经学阐释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对第三条道路的命名方式:"

佢嘅路"

中第三人称单数"

佢"

(keoi5)的模糊性,既可是神只亦可是他者,这个音近似楚辞"

羌"

字的代词,在《九歌》传统中常指涉验存在。

这种三分法令人想起《神曲》开篇的"

黑暗森林-山岳-星穹"

三维结构,但丁用拉丁语建构的救赎之路,在六百年后被粤语解构重组。

更精妙的是结尾省略号创造的未完成时态,相较于陶潜"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的慨叹,树科以语音留白实现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的岭南版现代性表达。

三、音韵系统的哲学编码

在音韵学层面,该诗构成微型声调实验场:句平仄相间(人生以嚟一孖脚:平平仄平仄平仄),模拟行走的跌宕;次句三阳平连续(自古从嚟三条路:仄仄平平平平仄),暗示道路的延展性。

尤其"

直头喺"

(ik6tau4hai2)三字全用阳上调,在粤语九声系统中形成独特的声浪叠加,恰似《乐记》所谓"

声相应,故生变"

语气词"

噈"

(uk1)的爆破音收尾,在音生理上要求喉塞动作,这种身体参与性使存在选择不再是形而上学思辨,而成为音器官的具身实践。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