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镜像与心象的辩证(1 / 7)

加入书签

《相由心生》(粤语诗)

文树科

冚唪唥嘅镜像

冚唪唥嘅品相

噈讲讲电视嗰啲嘅

活色生香,万般喺象……

象唔喺象

象喺像喺相

佢有嚟有往

佢冇形冇状……

采编,射波长

信息,电模电样

话嚟,嘟喺精物

哭笑,嘟喺心心……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o2582京港高铁湘省段上

镜像与心象的辩证

——树科粤语诗《相由心生》的诗学解构

文阿蛋

在当代粤语诗歌创作版图中,树科的《相由心生》以其凝练的意象、独特的方言韵律与深刻的哲学思辨,构建起一座连接感官体验与精神世界的桥梁。

这诞生于“京港高铁湘省段上”

的诗作,既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基因密码,又越了时空的局限,对“表象”

与“本质”

的永恒命题作出了当代回应。

本文将从语言诗学、意象系统、哲学意蕴三个维度,结合古典诗论与现代文艺理论,对其进行细致解构,探寻方言诗歌在当代语境下的审美价值与思想张力。

一、方言诗学的突围:粤语韵律与语言的“陌生化”

建构

《相由心生》最鲜明的艺术特质,在于其对粤语方言的娴熟运用与创造性转化。

在汉语诗歌展史上,方言诗歌始终是一股鲜活的支流,从《诗经》中的“风”

诗承载各地民谣,到南宋杨万里“诚斋体”

融入江西方言的诙谐灵动,再到当代诗人对地域语言的自觉探索,方言始终为诗歌注入着独特的生命力。

树科的这作品,正是在这一传统脉络中,以粤语为媒介,完成了对诗歌语言“陌生化”

的巧妙建构。

“冚唪唪”

这一粤语词汇的开篇运用,便极具张力。

“冚唪唪”

在粤语中意为“全部、所有”

,相较于普通话中“所有的镜像”

“全部的品相”

,其口语化的质感与独特的音韵节奏,瞬间将读者拉入一个具体可感的语境中。

这种语言的“陌生化”

并非刻意制造隔阂,而是通过地域语言的独特性,打破读者对“镜像”

“品相”

等概念的惯性认知,迫使读者重新审视这些词语背后的内涵。

正如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言:“艺术的目的是使我们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

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

“冚唪唪”

的使用,正是通过增加语言的“感觉难度”

,让“镜像”

与“品相”

不再是抽象的概念符号,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具体存在。

诗中“噈讲讲电视嗰啲嘅”

“嘟喺精物”

“嘟喺心心”

等表述,进一步强化了粤语的口语化特征。

“噈”

在粤语中为“就、便”

之意,“嗰啲嘅”

是“那些的”

的口语化表达,“嘟喺”

则相当于“都是”

这些词汇的运用,让诗歌仿佛成为一次日常对话的记录,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但这种口语化并非随意的直白,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生活化诗意”

如“电视嗰啲嘅活色生香”

,以日常可见的电视影像为切入点,将“活色生香”

这一常用于形容饮食、风景的词语移植到电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