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步道即诗道(2 / 2)
诗却如候鸟般在步道上方盘旋,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迁徙路线。
这种起飞不是逃离,而是以方言为翼,在诗歌的云层中划出独特的航迹。
正如帕斯在《弓与琴》中所说:"
诗歌是语言的飞行"
,树科让粤语诗歌在步道上方完成了诗意的升空。
四、步道哲学的诗性阐释
诗歌结尾处"
嚟翩跹"
的舞蹈意象,将步道提升到哲学层面。
这种翩跹不是无目的的旋转,而是遵循着诗歌内在的韵律法则。
就像海德格尔所说"
诗是存在的羊肠小道"
,树科笔下的步道正是这样的诗性通道。
它连接着张九龄的盛唐气象与当代粤北的市井烟火,在方言的韵脚中完成着时空的缝合。
当我们在诗歌步道上漫步,每一步都踏在诗行的韵律上。
树科通过这作品,构建起一个开放性的诗学场域:在这里,古典与现代、方言与普通话、个人记忆与集体无意识,都在步道的石板路上达成和解。
这种包容性的诗歌理念,与沃尔科特"
改变语言就是改变思想"
的箴言不谋而合,树科以粤语为支点,撬动了整个汉语诗歌的版图。
在沙湖畔的晨光中,《喺诗歌步道起飞》犹如一流动的诗学宣言。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诗歌步道,不在地理的坐标中,而在语言的褶皱里;不在历史的尘埃下,而在当下的呼吸间。
当粤语的韵律在步道上方翩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诗的起飞,更是整个汉语诗歌在时空经纬中的壮丽航行。
这种飞行没有终点,因为诗歌的步道,永远延伸在语言与存在的交界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