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乾坤铸剑鞘 山水蕴诗心(1 / 2)
《乾坤铸剑鞘山水蕴诗心》
——论树科《睇睇诗国嘅山水》的哲学诗学建构
文文言
树科《睇睇诗国嘅山水》以粤语为诗性载体,在乾坤震巽的卦象流转中,完成了一次对中国山水诗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诗人将《周易》象数思维与南粤方言韵律熔铸一炉,以"
睇睇"
(看看)的视觉动词贯穿全篇,构建起独特的观物方式与诗学宇宙。
这种观物方式既承续了郭熙"
三远法"
的山水透视传统,更暗合现象学"
回到事物本身"
的哲学旨趣,在方寸诗行间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学对话。
一、乾坤剑鞘:刚柔相济的诗学辩证法
开篇"
先读乾,龙抬头飞九天:珠峰噈高昂"
以乾卦之刚猛直指天际,珠峰作为地理制高点与精神制高点的双重象征,在"
噈"
(猝然)的粤语拟声词中迸出生命强力。
这种爆并非单向度的张扬,而是与"
再望坤,三山五岳大地柔,生息黐黐立立"
形成精妙互文。
"
黐黐立立"
以粤语特有的叠词形态,将大地的柔韧与生命的黏稠感具象化,恰似《文心雕龙·物色》所言"
山沓水匝,树杂云合"
的浑融境界。
诗人创造性地将乾坤解读为"
阳刚利剑"
与"
靓靓好鞘"
的器物隐喻,这一转化暗合海德格尔"
器物存在论"
的哲学维度。
剑鞘之喻越了简单的阴阳对立,而指向"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的生存智慧。
正如陶渊明"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中隐现的归隐之思,树科在此处以器物之道诠释天人关系,将抽象哲学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诗性存在。
二、震巽交响:动静相生的诗学时空体
"
乾坤震,九洲电闪雷鸣大江南北东西涌春声"
的时空展开,展现出诗人对《周易》卦序的诗学重构。
震卦之动与巽卦之静在诗行中形成张力场域,"
电闪雷鸣"
的视觉冲击与"
春声涌动"
的听觉绵延,构成多维度感知的复调结构。
这种时空处理方式让人想起苏轼《赤壁赋》中"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的哲学洞见,在动静循环中抵达永恒。
"
巽冇色,冇味冇形有温情,有郁有揽万物嘅丰盈"
对巽卦的诠释,堪称全诗的哲学眼目。
诗人以否定性表述解构传统象数体系,通过"
冇色无味"
的虚无之境,反而映照出"
温情丰盈"
的实在之境。
这种解构与重建的辩证法,恰似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的禅意空间,在虚实相生中拓展了诗学的表现疆域。
三、五行流转:生生不息的诗学宇宙论
"
睇睇坎离艮兑金木水火土,五行盛世"
的收束,将全诗推向宇宙论的高度。
诗人未停留于简单的元素罗列,而是通过"
盛世"
的现时性表述,赋予五行学说以当代价值。
这种转化让人想起郭璞《江赋》中"
阴阳噫气,以成万物"
的宇宙生成论,更暗合方东美"
生生之德"
的新儒学阐释。
在语言策略上,诗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