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理念的第一次碰撞(2 / 2)
推广……或可稍缓,待根基稳固,再行普惠,亦不为迟。”
康熙的理念清晰而直接:技术,尤其是可能影响军事平衡和统治稳定的关键技术,必须先服务于巩固爱新觉罗家族和八旗集团的统治地位。
这是基于满清以少数族群统治庞大帝国的现实考量,是权力逻辑的必然选择。
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滞了。
李德全垂手侍立,眼观鼻,鼻观心,大气不敢出。
韦小葆的心沉了下去。
他知道,这是根本理念的冲突,是无法轻易调和的矛盾。
他的“普惠固本”
着眼于长远和整体,而康熙的“优先八旗”
则着眼于现实统治的稳固。
他深吸一口气,知道此刻绝不能退缩,但也不能硬顶,必须有理有据:“皇上圣虑周详,优先装备八旗,确能迅提升战力,震慑宵小。
只是……臣窃以为,技术若只局限于一部一族,其利终有穷尽。
譬如火器,若能量产并装备绿营乃至训练有素的乡勇,则我大清国防纵深将极大拓展,应对内外威胁之能力亦将倍增。
再譬如农工技术,若能使天下百姓皆得其利,则国库税基方能真正雄厚,支撑起更强大的八旗军力亦是水到渠成。
若技术之利仅为少数人独享,恐如无源之水,难以持久。
且……若民间迟迟未见技术之惠,恐生怨望,反于稳固人心不利。”
他试图将康熙的“统治稳固”
与自己的“普惠”
理念联系起来,说明普惠最终有利于更长久的统治。
康熙看着韦小葆,目光深邃,仿佛要穿透他的内心。
他看到了韦小葆的坚持,也听出了其中的道理。
但他作为皇帝,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平衡的难度更大。
“爱卿之心,朕知之。”
康熙最终没有明确否定韦小葆,但也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是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做了决断,“然事有轻重缓急。
火器及日后可能涉及军国之要技,其制用分配,朕自有考量。
农工水利等民用之技,爱卿可依‘普惠’之念,酌情推广,然亦需循序渐进,稳妥为上。”
这就是帝王的平衡术。
他没有完全堵死“普惠”
的路,但在最关键、最敏感的领域,划下了明确的界限:技术,必须先服务于皇权和核心统治集团的利益。
“臣……遵旨。”
韦小葆垂下眼帘,掩去其中的复杂情绪,躬身领命。
他知道,这场理念的碰撞,他没能说服康熙。
皇帝的意志,是目前无法逾越的高墙。
康熙起身,拍了拍韦小葆的肩膀,语气缓和了些:“爱卿乃国之干城,朕对你寄予厚望。
办好技术总局,多出利国利民之成果,便是大功一件。
其余之事,朕心中有数。”
说完,康熙便起驾回宫了。
韦小葆独自站在书房门口,望着皇帝仪仗远去的方向,心中波澜起伏。
第一次理念碰撞,以他的“妥协”
告终。
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技术的洪流一旦开启,其展方向和受益对象,终究不会完全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他的“帝国”
与皇帝的“帝国”
之间,那微妙而深刻的张力,已然清晰可见。
前路,注定要在这种张力中,艰难前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