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台湾警报(1 / 2)
就在韦小葆于技术总局内,一面应对着来自朝堂的制衡与掣肘,一面更加审慎地推进各项研究之际,一道来自东南沿海的紧急军报,如同猝不及防的惊雷,打破了京城表面上的平静,也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从内部的理念之争,拉向了关乎帝国版图与海疆安宁的现实危机。
夜已深沉,韦小葆刚在书房审阅完一份关于改进高炉耐火材料的报告,正准备歇息,府外却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和敲门声。
不多时,苏荃亲自拿着一封盖有兵部火漆、标注“六百里加急”
的信函,神色凝重地走了进来。
“相公,宫里来的急件,李公公亲自送来的,说皇上召你即刻入宫。”
韦小葆心中一凛,接过信函拆开,快浏览。
信是康熙身边心腹太监简要传达的口谕,内容却让他瞬间睡意全无: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紧急上奏,潜伏在台湾的细作传回密报,盘踞台湾的郑氏集团内部生剧烈动荡!
具体情况是:郑经病逝后,其弟郑克塽年幼继位,权柄主要掌握在冯锡范、刘国轩等权臣手中。
然而,集团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以部分原郑成功旧部及沿海迁台士绅为代表的一派,眼见清廷日益稳固,三藩平定,反清复明希望愈渺茫,加之台湾近年来天灾不断,民生困苦,与大陆的经济联系又被严格封锁,内部资源日趋紧张,故而萌生降意,暗中与清廷派出的密使有所接触。
但与此同时,以冯锡范、刘国轩为的实权派,则坚决主张拥兵自立,凭借海峡天险负隅顽抗。
他们一方面严厉弹压内部的投降言论,另一方面则加紧整军备战,加固澎湖、安平等处防御工事,并利用水师优势,不断袭扰福建沿海,试图以战促和,争取更有利的谈判条件。
更棘手的是,岛上普通民众,历经多年隔绝与战乱,对大陆政权情感复杂。
一部分故明遗民及其后裔仍怀有强烈的“反清复明”
情绪;更多的普通百姓则因清廷的“迁界禁海”
政策饱受其苦,对清廷心存畏惧与隔阂;而郑氏集团长期割据下的横征暴敛,也使得民间怨声载道,民心涣散,真正心向郑氏者并不多。
密报指出,如今台湾岛内情势如同一锅即将沸腾的滚油,投降派与主战派矛盾尖锐,民间暗流涌动。
此时若清廷单纯采取高压招抚,可能迫使主战派铤而走险,负隅顽抗到底,即便最终武力攻克,也必将付出惨重代价,且岛上民心不稳,日后治理极其困难,容易再生事端。
而若一味强调武力征讨,则可能将那些尚有归顺之心的势力彻底推向对立面,同样会加大统一的难度和成本,甚至可能引更大的huanitariancrisis(人道危机)。
康熙在口谕中明确指出,此事关系重大,需群臣详议。
他深夜召韦小葆入宫,显然是想听听这位屡出奇谋、且对海外事务似乎颇有见解的臣子的看法。
韦小葆立刻更衣,乘轿疾驰入宫。
宫城内灯火通明,显然已被这突如其来的警报彻底惊醒。
来到养心殿东暖阁,只见康熙身着常服,面色凝重地坐在炕上,几位军机大臣、大学士以及兵部、户部的堂官早已侍立一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气氛。
“微臣韦小葆,叩见皇上。”
“起来吧。”
康熙摆了摆手,语气带着疲惫,“台湾的急报,你都知道了?”
“臣已粗略知晓。”
“嗯,”
康熙揉了揉眉心,“施琅主张趁其内乱,即刻筹备水师,以雷霆万钧之势渡海东征,一举平定。
索额图等人则认为,既有将领愿降,当以招抚为主,彰显天朝仁德,可免动刀兵,节省国力。
爱卿,你怎么看?”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韦小葆身上。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