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农学革命 杂交优势理论(2 / 2)
这并非臆想。
诸位可曾留意,马与驴杂交,生出的骡子,力气远其父母?这便是一种‘杂交优势’的体现!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这种优势,应用到关系国计民生的稻、麦、黍、稷之上!”
他描绘着蓝图:“通过精心选配不同的父本母本,反复试验,我们就有可能培育出产量更高、更耐旱、更抗病虫害的新稻种!
一旦成功,推广开来,一亩地若能多收哪怕一斗粮,天下亿万顷良田,又能多养活多少人口?此乃真正的不世之功,利在千秋!”
这番描绘,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心潮澎湃。
老农想象着沉甸甸的稻穗,老吏想到了国库充盈,生员看到了越科举的建功立业之路。
就连建宁公主,也暂时忘记了“戏法”
,被这宏大而实在的目标所吸引。
“当然,此事艰难,非一日之功。”
韦小葆适时泼了点冷水,也给出了方法,“需要年复一年地选种、杂交、观察、记录、筛选。
我们要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每一代种子的亲本、生长情况、产量、抗性等。
成功或许在十年之后,但一旦成功,其利无穷!”
他当场指定了农学署的第一个正式项目——“水稻杂交优势利用与新品种选育”
,任命老农和经验丰富的老吏负责田间管理和观察记录,两名生员负责文书档案和数据整理,并开始物色心思细腻、手脚灵巧之人,专门学习去雄授粉技术。
试验田的一角,被专门开辟出来,挂上了标识牌,开始了大清,乃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意识、有组织的杂交育种实践。
韦小葆知道,这条路很长,但他播下的这颗名为“科学育种”
的种子,其意义远比一颗高产稻种本身更为深远。
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实验和数据分析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始向延续千年的经验农业起了无声的挑战。
一场静悄悄的农学革命,在这百亩皇庄试验田里,悄然拉开了序幕。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