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兵器标准化车间(1 / 3)
杠杆式投石机的成功列装,如同在清军坚实的防御体系外,又增添了一重可怖的远程獠牙。
其跨越常规射程的精准打击能力,不仅极大地震慑了敌军,更在清军内部引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然而,韦小葆的目光并未满足于此。
投石机是宏观的重器,而战争的基石,却是由无数士兵手中最普通的刀枪弓弩构成的。
一日,他巡视伤兵营与兵器修缮处,所见景象让他深深蹙眉。
伤兵营中,军医正费力地从一名士卒肩头取出一枚箭簇,那箭簇形状怪异,带有倒钩,造成创口扩大,处理极为困难。
而在不远处的露天修缮场地,景象更是混乱:堆积如山的损坏兵甲,几位老铁匠带着徒弟,正对着各式各样、规格不一的枪头、箭簇、刀剑愁。
他们需要根据每一件兵器的独特形状,手工锻打修补,或者寻找大致匹配的零件替换,效率极低。
许多轻微损坏的弩机因缺少特定的小部件而彻底报废,等待修复的兵器堆积如山,而前线却不时传来箭矢不足、兵器损毁待换的请求。
“大帅,”
负责军械的库官一脸无奈,“各地武库送来的兵甲制式本就不同,战场上缴获的更是五花八门。
修补起来事倍功半,往往修好一件的工夫,都够重新打造半件新的了。
而且,修好的家伙什,用起来也未必顺手。”
韦小葆拾起一枚断裂的枪头,又拿起另一枚形制略有差异的,试图将它们与不同的枪杆榫接,果然无法严丝合缝。
他放下残件,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问题根源在于‘非标准化’。”
他对随行的张玉麟及工坊管事说道,“每一件兵器都是独立的‘艺术品’,而非可互换的‘零件’。
这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维修成本高昂,后勤补给复杂,甚至影响士兵临阵挥。
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
他随即提出了建立“兵器标准化车间”
的构想:
一、确立标准。
韦小葆亲自参与了标准制定。
他并非要设计什么惊世骇俗的神兵利器,而是追求极致的实用性与可量产性。
箭簇:摒弃各种华而不实的形状和倒钩,统一为三棱锥形或扁平柳叶形,规定统一的铤(插入箭杆的部分)的直径和长度。
三棱锥形破甲能力佳,柳叶形切割效果好,且都易于规模化打磨。
枪头:统一为经典的菱形枪头,规定枪头长度、宽度、厚度,以及与枪杆连接的“銎”
(套筒)的内径和深度。
刀剑:暂时以制式腰刀为主,严格规定刀身长度、宽度、弧度,以及刀柄的形制与安装方式。
弩机部件:对军中常用的蹶张弩、臂张弩的关键易损件,如扳机、悬刀(挂钩)、弩臂卡榫等,进行统一规格设计。
韦小葆甚至绘制了详细的“标准图样”
,标注了所有关键尺寸的公差范围(允许的微小误差),并下令制作了一批“标准规尺”
和“极限量规”
,用于快检验产品是否合格。
二、流水线作业。
新的车间不再是铁匠一人包办所有工序。
韦小葆借鉴了棱堡施工的经验,将兵器制造分解为一系列标准工序,推行流水线作业。
箭簇生产线:专人负责将铁料锻打成粗坯,专人负责打磨棱线或开刃,专人负责钻孔(安装铤),专人负责淬火,最后专人负责质量检验与计数包装。
枪头生产线:同样分解为锻打初形、修整打磨、銎孔成型、热处理、开刃、检验等步骤。
维修区:设立专门的维修流水线。
损坏的兵器先由“鉴定工”
判断损坏程度和可修复性,然后根据标准分类,送往不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