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棱堡设计与土力学(2 / 2)

加入书签

“如此多锐角,墙体结构是否稳固?地基承重、墙面倾角,皆需慎重啊!”

“问得好!”

韦小葆赞许地点点头,这正是他接下来要说的重点,“这就涉及到‘土力学’与结构稳定性计算。”

他转向工程技术组的匠头们:“赵匠头,你们近日勘察周边土质,结果如何?”

赵德胜连忙上前,禀报道:“回大帅,我等按您吩咐,在不同地点取样,测试了土壤的黏性、含水量和承重能力。

现河谷地带土质较软,而两侧高地土质坚硬,但多有碎石。”

“根据不同的土质,”

韦小葆接话道,“我们需要计算确定墙体基础的宽度和深度,以及墙面的最佳倾斜角度(‘收分’)。

土质软,基础需宽大,甚至打入木桩加固;土质硬,则可适当减少基础工程量。

墙面的倾斜度,也非凭经验估算,需根据墙体高度、材料重量和土质承重能力,通过力学原理进行计算,以确保墙体不会在自身重量或外部冲击下坍塌。”

他让算学博士周铭展示了几个简单的承重和稳定性计算公式(以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表述),虽然众人听得云里雾里,但那严谨的推导过程,却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可信度。

“我们不仅要造一座城,”

韦小葆总结道,“更要造一座‘聪明’的城。

它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如何最有效地保护自己。

每一个角度,每一段墙体,甚至每一块砖石的位置,都应是计算的结果,而非经验的产物。”

他指着沙盘上几处关键隘口:“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我们将批建造三座这样的棱堡。

它们将互为犄角,相互支援,构成葛尔丹骑兵难以逾越的死亡地带!”

会议结束后,众官员匠人心情复杂地离去。

有些人依然觉得韦小葆的设计过于惊世骇俗,但那份基于几何和力学的严密论证,又让他们无法轻易反驳。

工程技术组则立刻投入了疯狂的工作。

根据韦小葆提供的原理图和他们自己的理解,开始绘制详细的棱堡施工图纸,计算土方量、材料需求,并根据土力学数据确定各地的具体施工参数。

棱堡的设计,是韦小葆将现代军事工程学注入这个古老战场的第一次大胆尝试。

它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新的防御工事,更是一种全新的、基于科学计算的战争思维方式。

当第一铲泥土按照图纸要求,带着精确的角度被挖开时,一场静悄悄的军事革命,已然在这西北边陲的土地上,扎下了坚实的根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格格党】 www.g3zw.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